2012年12月22日 星期六

就業問題與改善策略: 台灣缺的是 優質(值)工作! 產業界如何轉型升級(往微笑曲線兩端),創造更多高附加價值的工作機會!

台灣不缺少工作職缺(量夠多),問題是不夠優質(值)!

笨蛋! 
台灣缺的是 優質(值)工作! 產業界如何轉型升級(往微笑曲線兩端),
創造更多高附加價值的工作機會!
如果勞工願意"屈就",目前42萬個外勞擔任的工作(3K、夜班及家庭看護工作),
隨時歡迎大家,但是你願意作嗎?
→ 先有雞才有蛋!
要先將母雞(產業)養強壯,自然生出優質的蛋(工作),產蛋率(職缺數量)才能提高!

行政院主計總處12/22公布11月失業率4.27%,較10月下降0.06個百分點。
但仍高於日本4.2%、香港3.4%、南韓3%、新加坡1.9%。
11月失業者48萬7000人,較10月少6000人;
→減少的失業者從事何種工作?月薪多少?還是退出勞動市場?
就業人數1091萬8000人,較10月增2萬1000人。 
→ 新就業者從事何種工作?月薪多少?

目前行政院主計總處預估2013年台灣經濟成長率3.15%,經建會經建目標定為3.8%。
上述經濟部釋出的三項投資目標的成長率至少5%起跳。
其中,陸資來台投資3.5億美元、台商回台投資新台幣1,000億元均為歷史新高。
經濟部強調,希望推動台灣成為亞太經貿樞紐,爭取業者來台設立人才、製造加工、知識、商情及試點市場等五大區域總部,讓台灣成為廠商亞洲投資布局的優選之地。
經濟部今年起推動國外優質服務業者來台投資,明年持續強化。
→投資金額增多,但是能否創造優質的工作機會,以下列個案分析

CASE1. 經濟部投審會通過大陸3大海運公司,投資國內陽明海運擁有的高雄港高明碼頭3成的股權。
,預估對高雄港的吞吐量有相當大的正面助益。
→ 往微笑曲線右端移動:可提昇高雄港轉運的競爭力,又提高台灣物流產業的價值!
CASE2. 台勵福將在南投南崗工業區設廠,生產堆高機及電腦數值控制(CNC)工具機,
預計增加一百餘名本地勞工就業機會,並鎖定高階技術人員。
→ 往微笑曲線左端移動:生產堆高機及電腦數值控制(CNC)工具機,可強化研發設計能力。
CASE3. 萬國通路想擴充大陸的生產線,但卡在土地、人力問題,最後選擇回台,計畫在台南歸仁購買五公頃土地設廠,預計創造逾四百個就業機會。
由於「縫製行李箱」需要大量的基層勞工,其工作環境如何?
    工資與福利如何?台灣勞工願意作嗎?
CASE4.來自西班牙飯店餐飲業者的投資意願強烈,包括世界知名度假飯店業者及全球排名前十大餐廳業者Mugaritz及Arzak,如Melia Hotels International已在今年來台參訪,明年將有進一步的投資布點或辦展進度。
→這些業者聚焦的是高階觀光市場(來台的高階觀光客),可以提高台灣觀光產業的服務品質與價值!

2012年12月7日 星期五

居安思危:台灣的環境&極端天候危機的因應策略為何?

    最近我們的南部鄰國 [菲律賓] 南部地區遭到一場猛烈颱風「寶發」侵襲,
這場颱風造成至少325人死亡,數百人至今下落不明。現在已經12月份了,還有颱風來襲甚至造成重大傷亡,
    極端氣候益發加劇,災難型態也愈發多樣,政府防災工作雖有進步,但仍不足以因應愈演愈烈的極端氣候。一方面,治本的防災工作沒有具強制力的法源,以至於廬山、神木村這類有高度成災風險的地區,至今仍然有人聚居;先前還傳出由於推動遷村困難,政府已降低推動的力度,只要居民簽字同意在政府下達強制撤離令時配合,就暫不再提遷村;問題是,次次雨災,次次救援,次次重建,這種惡性循環要伊於胡底?
我們能不未雨綢繆,針對天候變遷預作更多準備嗎?
 回顧今年政府的相關作為(建立防災地圖),府救災的速度比以前「快」、效率「高」、災民撤離的意願比以前「強」。進步的秘訣在,政府與人民「有防災概念」。

內政部長李鴻源認為應該:

ㄧ、建立防災地圖:「防災地圖」是較簡單的說法,也可以說是「全國災害潛勢地區分布地圖」、全國地理資訊系統。內政部長李鴻源表示,今年防汛期首度實施的「防災地圖」疏散計畫,有九成都在準確預測範圍內,發揮相當效果,已超越國外的準度。他說,災害潛勢地區的村里長依防災地圖,都能在六小時前通知民眾疏散、避難,幾天之內疏散一千多人。李鴻源指出,防災地圖發揮九成效果,有一成可能其他因素,如汙水下水道阻塞等因素,超出防災地圖的範圍,未能準確預測出來,後續還會檢討。
二、跨部門整合資訊(中央與地方相關部門)即時連線(on-line)監控:政府也已規畫將戶政、警政、消防等單位資訊,結合在一起。在水災來臨前或土石流形成前,透過監視器,有利即時進行撤離救災。
三、積極的「國土規劃」:先計算出全台灣北中南東,各個縣市土地承載量,到底能住多少人,下一步,就是鼓勵各地方政府合併。內政部目前積極做的兩件事情,分別是國土規劃法修正和行政區劃法修正,他請營建署計算,台灣這土地北中南東,每塊土地的承載力,能住多少人? 透過土地承載力的計算,可以算出來。
李鴻源說,他給同仁一年時間計算國土承載力,但他也坦承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如果不可行也會請專家幫忙,至於目前除了大台北地區人口超載之外,其他地區是否超載? 他不做預測,但強調,超載的定義不只人口,還包括產業、生態和碳足跡,4個要一起談。
台灣那麼小,需要那麼多地方政府嗎? 很多地方政府根本沒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因此行政區劃法賦予地方政府合併的遊戲規則,要怎麼合併,由地方政府自行去談,地方政府合併是由下合上而非由上而下。

經濟日報社論提出:

1. 政府首先應儘速進行區域產業災損風險評估。亦即應建立全省各區域的人文及產業資料庫,進行災害風險分析,評估各區域可能導致產業災損的降雨量臨界值/警戒值,並針對各區域的水災風險程度擬定不同階段的風險管理及應變計畫,以訂定標準作業程序。
2.確立區域救災調度順序,定期舉行災防的演練。亦即應依各區域之災害危害度與脆弱度,根據預期災損與風險等級,擬定災前、災時、災後的人力、物資及產業供應鏈調度順序,俾使救災資源能發揮最高效益。
3.為了公眾安全與社會安定,也應就未來氣候變遷對於環境與社會造成的可能衝擊,提出脆弱性評估與容受力分析,檢討現有土地利用,調整國土開發與都市計畫政策;而受到直接、間接衝擊的產業,也應研擬調適策略以因應新的環境條件。
考慮到氣候變遷趨勢下所衍生的未來防災需求,亦應重新檢視現有的交通設施、水利工程等公共基礎建設的承載力,除了鼓勵抗震工法與材料之開發與應用等硬體設施的整備外,教育、法令規範也須同步有所因應。
此外,可藉由推動災防產業的發展,伺機拓展全球市場。亦即槓桿化台灣資訊電子產業優勢,發展適用於台灣的小區域監測、預警、通訊系統,並擴充軟體工程人才及測試工程師,以建立完善災害援救流程的整合型平台,以台灣為先導試驗場,並進一步開發適合亞熱帶國家/大中華圈的巨災模型、風險評估。

最後,也應思考建立因地制宜的颱洪保險訂價與機制。在氣候變遷情境下,民眾面臨災害風險機率大增,設計與推廣颱洪險有其迫切性與必要性,建議建立因地制宜的颱洪保險訂價與機制,以分攤政府、企業與民眾的災害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