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反省2013展望2014:全民、企業與政府 都要務實 不脫節; 求真 去假!


治國,先從「市場需求」下手
       總結二○一三,台灣人投票選出了一個「假」字,我卻覺得台灣目前的黯淡景象並不只來自「虛假」,而是我們身陷於一個「脫節」的泥淖裡。
君不見,豐滿樂觀的經濟預測與骨感悲觀的經濟現實,脫節;不斷攀升的物價房價與停滯不前的薪資所得,脫節;號稱民主典範的政黨政治與擱置國家大事的立法進度,脫節;腦中真書藏萬卷的政府官員與掌握台灣半邊天的工商業主,脫節;看似冠冕堂皇的企業好形象與牟取非法暴利的企業真面目,脫節;躊躇滿志的高校畢業生與死水一灘的就業大環境,脫節。
       台灣的脫節現象當然牽扯著數個錯綜複雜的結構性問題,但歸根究柢,在於我們學校與社會教育裡,長期忽視市場供需法則的必然性,於是乎,廟堂之上的袞袞諸公,自認做到宵旰勤勞、俯仰無愧的程度,卻端不出幾項讓企業或民眾覺得深得其惠的政策法案,只徒感嘆這年頭官不聊生;高樓之巔的汲汲巨賈,以為偽善失德、言行相悖的手法是致富捷徑,除了賠上品牌信譽前途,也重挫相關市場,更連帶衝擊國家經濟;庠序之中的莘莘學子,每天戮力學業、縱橫考場,但一出校門,竟發現滿腹經綸都和業界期待不符,苦無英雄用武之地。
       如此種種,都是因為缺乏正確的市場供需概念,不了解普天之下,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個人,只要涉及做人處事,都跳不開一個廣義的市場範疇,舉凡我們所付出的勞力、商品、技能甚至於熱忱才情,其實都是一種廣義的「商品」,需要符合相應「市場需求」的檢驗,方能實現其預計的理想價值。
        然而,符合市場需求是一個乍聽簡單的行銷原則,但是如何真正掌握市場需求,調整自身的市場定位以因應需求,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浩瀚學問。
        以我自身經驗,在禮品行業超過卅年的我們,面對同業的競爭品項千匯萬狀不說,客戶散布世界各地,如何去挖掘、統整並聚焦這些形形色色、與時更新的全球市場需求,我們唯有在通路、市調、研發、策略、設計、定價、生產、行銷到售後服務的每一個環節上,親身深入市場,不斷訓練團隊的市場敏銳度。
        以定價這個環節為例,在創業初期,我和我的團隊們曾經利用每一次出差的空檔,走訪每一家可及的禮品店,隨機拿起任何一樣商品,首先猜測它的定價,再向店家探詢其銷售狀況,數年下來,我們熟習了上萬種第一手的商品價格與回響,並從這上萬次的俯拾琢磨裡,歸結出市面上絕大部分競爭同業的商業模式以及顧客偏好,才鞏固了我們日後遍及三大洋、四大洲的禮品業務競爭基礎。
        所以,沒有這上萬次的俯拾琢磨,我們豈敢奢談掌握市場需求,同樣地,我們的政府之於社稷,企業之於改善或是學子之於前程,也應該要有這樣上萬次俯拾琢磨的功夫,針對實際的「市場期望」而調整自身相應的規畫策略。
        可哀可嘆的是,過去近廿年來,我們政府官員們多半空降就任,本身即缺乏扎實的行政歷練與基層經驗,而這些流水上陣的專家學者們,無法長期深入貼近產業與民眾的實際需求,不可不謂今天台灣國事蜩螗、人心浮動的肇禍源頭之一。我相信,我們的政府一天不搞懂治國也要具備「市場需求」的重要性,培養出一個了解民生所需、跟上時代腳步的行政文化,我們從企業、學子到每個國民就一天爬不出這個「脫節」的泥淖,只會讓廿年後的台灣後人們,繼續哀嘆我們今天對於「市場需求」的無知。
(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理事長)


全文網址: 陳立恆/治國,先從「市場需求」下手 | 名人堂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382632.shtml#ixzz2oSXLRQJs
Power By udn.com 

===============================
務實不務虛才能突破經濟困境
近年台灣經濟迭遭困境,經建會年初還樂觀期待今年可望出現經濟成長率4%以上、失業率4%以下的「黃金交叉」,但實際情形卻每下愈況,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遭國內外機構連番調降,主計總處5月及8月兩度調降預測值至2.31%,11月恐將持續下修;亞洲開發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本月亦相繼大幅調降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值至2.3%及2.2%,在亞洲主要國家中墊底。
經濟成長率從4%的樂觀期待落到只能力拚保2,固然是受到全球經濟成長不如預期的影響,但日本、南韓甚至中國大陸近月在政府努力下,經濟成長率紛紛上修,顯見面對國際大環境不佳,政府角色尤為重要。兩年多來,台灣經濟遲遲不見起色,追根究柢,馬政府拚經濟未能對症下藥,恐才是癥結所在。
       從總體經濟的觀點,當前國內經濟面臨的是需求不足的困境,台灣經濟成長高度依賴以資通訊(ICT)產品為支柱、「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代工出口產銷模式,但近年此一模式遭遇到兩大因素衝擊:
一是全球經濟大幅減速,需求明顯趨緩;
二是全球ICT產業供應鏈出現劇烈變化,台灣業者面臨生存競爭的嚴酷挑戰
尤其後者嚴重削弱台灣ICT產業競爭力,從而短期國際景氣即使好轉,過去出口榮景亦難重現。換言之,多年來依賴國外需求的經濟成長模式已不足恃,若不盡速轉型,將難以突破低成長困境。
       在國內需求方面,近年民間具規模的投資仍是以資通訊產業為主,在出口前景看淡又無其他投資機會下,民間投資自是低迷不振。民間消費則因人民對經濟前景信心不足,加上「台灣接單、海外生產」模式導致就業機會不足及實質薪資水準倒退,致民間消費亦欲振乏力。政府則因財政困難、債台高築,增加支出更是難上加難。是以,國內需求難以提振亦是經濟成長停滯的另一重要原因。
       面對出口及內需兩皆不足的迫切問題,馬政府所下處方卻明顯緩不濟急,甚至是畫餅充饑。例如馬總統在今年國慶演說中強調必須參與全球競爭,吸引全球投資,拓展商品和服務輸出的市場,讓台灣成為「自由經濟島」。從經濟大戰略角度,台灣為加入TPP(跨太平洋戰略夥伴協定)、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等區域經濟整合,朝向建設「自由經濟島」目標努力,固為正確方向,但這牽涉到兩岸政治因素,短期內出現重大突破的可能性極微,相對上,ICT產品出口競爭力急速下滑,代工出口模式瀕臨危機,是須立即因應、迫在眉睫的重大課題,此時只談「自由經濟島」願景無助舒緩危機,反讓人質疑政府是否和現實脫節。
        再如江內閣現正全力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計畫,冀望其成為催化台灣經濟轉型升級、邁向「自由經濟島」的關鍵推力,業界及地方政府也寄予很高期待。但此一計畫最大問題是在虛多於實,從計畫醞釀到推出已近兩年,但迄今為止,主事單位提不出任何一件具高度示範意義、有規模、短期可以實現的新增投資個案,只是且戰且走,將問題推給尚須修法才能進行。如此打高空的計畫若不大刀闊斧調整,在三、五年之內,頂多就是吸引一些為享受租稅優惠的移轉性投資,難以改變既有經濟格局,但試問,台灣還能有幾個三、五年?
        類似問題皆出現在馬政府推動的各種振興經濟及產業的措施或方案,一言蔽之,就是「形式重於實質」,只有表面功夫而已。有鑑於此,我們呼籲馬政府須對當前經濟問題開出正確處方,擬定立竿見影的行動方案,任何重大措施都應有可供檢驗的具體案例或指標,實實在在地做幾件讓人民刮目相看的政績,才能突破困境,擺脫拚經濟不力的陰影。這也是馬政府振衰起敝的唯一機會。


全文網址: 務實不務虛才能突破經濟困境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256721.shtml#ixzz2izPRsfXh
Power By udn.com 

=======================================
南韓Q3經濟成長率3.3% 近兩年最高  
南韓第3季經濟年成長率達到3.3%,是將近兩年來最高,顯示復甦力道增強。
南韓央行25日公布,第3季國內生產毛額(GDP)較去年同期成長3.3%,略優於路透調查經濟專家所料的3.2%,也較第2季2.3%加速成長。
但澳盛銀行經濟專家指出,儘管南韓第3季表現讓人放心,但中期前景並無改變,「海外需求漸漸面臨考驗,內需持續受追加預算的短多激勵,但並非長久之計。」
本月初,南韓央行把明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由7月的4%降為3.8%,警告全球貿易成長前景不如預期,也受到市場預期聯準會(Fed)縮減貨幣刺激政策的影響。
另外,受韓元近幾個月強勁升值的影響,投資人看好南韓基本面較強,紛紛把風險較高的亞洲新興市場轉進南韓。韓元兌美元匯率6月底以來已升值8%,兌日圓匯率升值6%。


全文網址: 南韓Q3經濟成長率3.3% 近兩年最高 | 國際財經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253238.shtml#ixzz2ioDYuShA
Power By 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