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 重點是 展望 台灣未來的經濟發展,
到底 有哪些事業 不能民營? 一定要國營?
請回到原點 重新釐清 是非對錯!
不要頭痛醫頭 腳痛醫腳!
讓屬於歷史的 回到歷史!
Do the right deecisions, before do the decisions right!
效法柴契爾夫人改革國營事業經營效率
- 2012-04-09 01:08
- 工商時報
- 【本報訊】
最近由於政府終止油價緩漲機制,油品價格大漲一成,國營事業又成為眾矢之的。各界質疑何以虧損連連的國營事業仍可坐領高薪,為此經濟部長施顏祥決定在一週內成立「台電及中油公司經營改善小組」,並於六月底前提出檢討報告。
經濟部為讓各界相信政府有改革的誠意,決定延攬前中鋼董事長王鍾渝、華航董事長張家祝等企業CEO進入這個經營改善小組,以共同檢視台電、中油的經營效率、採購制度、人事制度及民營化進程,而各界最關心的國營事業薪資待遇、福利過優一事,也已列入人事制度這項議題。
回顧過去十年,有關公營事業效率不彰、人事成本過高雖已是老生常談,但議論者多,實行者少,只有在林信義擔任經濟部長時曾風風火火地加以檢討,他甚至要求虧損的國營企業研提「再生計畫」。這位來自民間企業的部長曾坦率直言:「長久以來,國營事業以成本加上利潤(法定盈餘)做為訂價的公式,是不對的。不論中油、台電都應該有市場導向的觀念,面對國際原油價格上揚,發電成本提高,應該先努力縮減成本,實在沒辦法,才可以將部分的成本反映在價格上。」
就事論事,對於政府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取消油價緩漲機制,終結一年多來不公平的補貼,我們深表認同。但取消緩漲機制之後,該回歸什麼樣的訂價機制才合理,仍大有討論空間。由近日沸騰的民怨看來,以成本加上利潤(法定盈餘)的訂價方式已然無法為大家所接受。須知,近日群情激憤的原因還不在於油價調漲一成,而是在於中油、台電出現龐大的虧損下,依然能發放高額的年終獎金,是這個對比的畫面讓大家怒不可遏,也正是這個訂價方式引來了不平之鳴。面對外界的質疑,政府官員們千篇一律以中油、台電員工年資多數逾25年來解釋高薪的原因,至於在公司虧損之際何以仍能領高額年終獎金,則一概以肩負緩漲政策為託詞。言下之意,「虧損係非戰之罪,高薪則是合情合理」,惟這樣的解釋豈能令人信服?
依行政院主計總處的統計可以發現,長期以來電力、油品這兩個行業的薪資總是高人一等。以100年的平均薪資(含經常性薪資、年終獎金及加班費)而言,台灣全體平均為每月45,642元,而電力供應業卻高達101,051元,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也達93,921元。如果只算經常性薪資,去年電力供應業每月也有69,796元,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62,091元,兩者皆比全體平均36,803元高出甚多。
而這是否如政府官員所言,因為這兩家國營企業的員工年資較深,因此領的薪資比較高?依官方編製的100年人力運用調查報告,全台年齡在50~54歲的資深受僱者,經常性收入確實較高,但每月收入平均也只有40,316元,依然不如國營事業甚遠。換言之,把國營事業薪資偏高歸因於年資,實為避重就輕之詞。
這十年有關國營事業薪資與福利、經營效率及民營化問題,政府部門曾有不少的討論,但每每瞻前顧後,深怕引起國營事業員工反彈,於是陳年問題始終難以解決。甚至許多時候,政府調查報告也儘量迴避,不願提及國營事業薪資一事。政府官員的保守、怕事與無遠見,於此可知,非得等到民怨漫天蓋地而來,才半推半就地成立一個經營改善小組。試想,如果民怨有理,那不就證明政府平日十足的怠惰?如果民怨無理,只是因油價調漲而發發牢騷,那麼政府設這個改善小組不就顯得有些莫名其妙?然而無論是前者或後者,皆顯示出我國決策官員們圓滑有餘,勇氣不足的弱點。
1980年代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經常被問及英國經濟的病根何在?她總是回答:「國營企業」。英國自二戰結束後,石油、鋼鐵、汽車、電信、電力、供水、鐵路、航空,無一不是國營,柴契爾夫人在任內大力改革,引來了一波波的罷工潮。面對抗爭,她的名言是:「唐寧街十號沒有啤酒與三明治。」面對挫折,她總是說:「我身上唯一不缺的東西就是勇氣。」柴契爾夫人雖在任內被評為最不得人望的首相,但二十年後在英國每日電訊報的調查裡,她卻成為歷來最受尊敬的首相。
看看柴契爾夫人,想想我們。以國營事業的複雜度,當年的英國更甚於今日的台灣,然而她卻以無比的勇氣改造了英國。我們深切期盼馬總統、陳冲院長能師法柴契爾夫人,透過這個國營事業經營改善小組,不僅為台灣找出改革的方向,更凝聚出改革的勇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