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3日 星期五

ECFA簽屬兩周年:希望國人能在觀念上頓悟,以「開放」迎接「挑戰」,因為競爭才是經濟升級轉型的動力。


《兩岸經貿》ECFA簽署兩周年有感

http://www.cdnews.com.tw 2012-07-12 16:45:27
文/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 高孔廉 2012.06.29.

2010年6月29日海基會與海協會在重慶簽署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今天就屆滿兩年了,這兩年來雖然絕大多數國人支持ECFA,但也有部分國人對ECFA仍有誤解,讓身為兩岸談判人員的我感觸良多,實有必要將ECFA簽署原因、內容及成果向國人報告。

一、簽署原因

我是個學經濟與管理的學者,深知台灣是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必須有公平及效率的外貿環境,才能永續發展;台商不怕競爭,怕的是不公平的競爭環境。 

然而,東南亞國協(ASEAN)與大陸自2010年1月1日起實施自由貿易協議(FTA),有超過90%的東協產品在大陸市場享有零關稅與通關便利的優惠,如果我們出口大陸的產品無法如東協產品享有相關的優惠,我們的企業將處於不利的競爭地位。 

更有甚者,我們在國際市場主要的競爭對手韓國,已經與東協、歐盟、美國等主要貿易國家或地區簽署FTA,已有超過36%以上的出口產品享有零關稅與通關便利的優惠,若是兩年後韓國與大陸及日本簽署FTA,總計她的出口產品將有72%的出口產品享有相關優惠。台灣的產品目前在東協、歐盟、美國等國家,已遭受韓國產品的強力競爭,未來在大陸、日本等地也會遭受韓國產品的無情踐踏。


ECFA同時也是台灣融入區域經濟整合的第一塊拼圖,有了第一塊拼圖後,台灣可以正常地與其他國家進行經貿往來並簽署經濟協議,陸續完成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其他拼圖。近一年來,我與新加坡及紐西蘭展開相關經濟合作協議的協商,就是最好的證明。

二、簽署內容

再就簽署內容而言,ECFA主要內容與其他WTO會員簽署的FTA無異,就是降低關稅、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促進貿易與投資往來,進而提振雙方經濟發展並增進人民就業。只是ECFA考量時間因素,將整個兩岸經濟協議分成「架構」(含早期收穫計畫)與「後續協議」兩階段來完成。

 「早期收穫計畫」就是選擇急迫項目實施減免關稅,台灣出口有539項產品列入,包括中小企業生產的服飾、泳衣、襪子、內衣、毛巾、鞋子、小家電、手工具等;農民生產的秋刀魚、石斑魚、文心蘭、茶葉等,也包括了自行車及工具機等台灣強項產品。此外ECFA「早期收穫計畫」還包括部分服務業可先進入大陸市場,如金融、專業設計、電影等服務業。 

三、簽署效益

 2011年1月1日ECFA正式開始降稅,因此實際生效僅1年半,但所節省關稅金額已相當顯著,去年節省之關稅達1.23億美元。今年1至4月,因免稅項目由76項擴大為509項,故4個月關稅已節省1.4億美元,超過去年全年節稅額。 

在列入「早期收穫計畫」的製造業產品中,2011年台灣出口成長高於其他項目:如運輸工具業成長46.11%;機械及零組件業成長29.17%;石化業成長8.16%等。在農產品中,冷凍秋刀魚成長355%、活石斑魚成長143%、文心蘭成長709%、茶葉成長63%等,這些都遠高於其他產品出口的成長率,可以看出ECFA促進出口的效果。

 在服務業開放准入方面,台灣出口8部電影到大陸;在金融領域,有7家台資銀行開設分行,1家台資銀行獲准經營大陸台資企業人民幣業務,13家台資金融機構獲得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人)資格,2家台灣保險公司設立子公司。這些實例也證明了ECFA為台灣服務業打開大陸市場。 

四、ECFA不是萬靈丹,卻是大補丸

最近全球經濟遭遇歐洲債務危機的衝擊,不僅在金融面,也對實體經濟產生嚴重影響,以致台灣出口貿易衰退、大陸出口貿易成長也減緩。

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ECFA簽署所帶來的效益當然會受到影響,所以我經常說,ECFA不是解決所有經濟問題的萬靈丹,但它卻是台灣經濟的大補丸,讓台灣經濟在全球經濟不景氣中可以受創最小,在景氣回復後復甦最快。

另外也有部分人士感受ECFA效益言過其實,但目前ECFA只實施小部分的「早期收穫計畫」項目,在後續協商的「貨品貿易」與「服務貿易」的項目中僅佔非常微小的比例,未來這兩項協議完成協商後,台灣出口大陸的產品絕大部分享有零關稅及通關便利,台灣服務業能自由地進入大陸市場發展,這時ECFA才會帶來完整FTA的效益。

五、後續努力

 未來希望國人能在觀念上頓悟,以「開放」迎接「挑戰」,因為競爭才是經濟升級轉型的動力。  

以2002年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例,雖然大幅開放農工產品進口,但當年貿易額為2,485億美元,去年卻已大幅成長到5,899億美元,具體展現了開放的效益。當然政府也應對受衝擊產業,予以輔導、補貼、轉業,降低不利影響。 

 在ECFA所開創的大好環境下,國人與企業也要加強研發創新,產業升級,提升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台灣產品出口大陸的市占率,自2005年起就不如韓國,近年更有擴大趨勢。出口前六類產品中,僅電機電子類略多於韓國,其餘光學產品、塑膠、機械、鋼鐵、有機化學等均不如。因此,提升企業及產品競爭力是我們努力的重要課題。

總之,台灣唯有以更開放的心胸,儘速完成ECFA後續協議,這個第一塊拼圖完成後,台灣非常有機會融入區域經濟整合的浪潮,並與新加坡、紐西蘭等其他國家加快協商經濟合作協議,開創公平、有效率的大環境,為台灣經濟發展開創自己的一片天。

(原文刊於《兩岸經貿》月刊第247期 101年7月號)
【中央網路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