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日 星期二

國家競爭力:中國對亞洲各國的GDP的影響力有多大?

澳洲:3分之1的出口都銷往中國,出口商品主要以鐵、煤礦等開採類商品,在2012年僅佔澳洲GDP的5%左右
日本:大約有超過5分之1的出口都是對中國,但是在總產值裡卻僅佔3%
越南大約17%的出口都輸往中國越南對中國的出口,約佔其GDP的13%左右
韓國:出口約有15%都是銷往中國,,去(2012)年至韓國遊玩的外國遊客,約有4分之1來自中國。
新加坡:對中國的出口更是高佔其GDP的32%。
台灣:兩岸貿易中加工貿易的比重佔65%以上,呈現“台灣接單、日本進口、大陸生產、出口歐美”的格局
從臺商赴大陸投資的行業分佈看,過去製造業一直佔投資總額的9成上下,2009年後服務業投資佔比快速上升,目前已近3成,而製造業比重下降至7成左右。
大陸海關總署公佈的2012年外貿數據中,兩岸雙邊貿易總額為1,689.6億美元、年增5.6%,佔大陸同期外貿總額比重的4.4%。其中,大陸對台灣出口367.8億美元,年增4.8%;大陸自台灣進口1,321.8億美元,增長5.8%。



中國經濟成長趨緩威脅全球? 路透社:對亞洲市場影響不一

鉅亨網劉季清 綜合外電  2013-06-28 18:30:24
中國經濟放緩對亞洲市場影響不一
中國經濟放緩對亞洲市場影響不一
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又加上金融緊縮的「錢荒危機」攪局,令世界各國不寒而慄。日前亞洲股市全面重挫,表明中國經濟成長放緩為其帶來的負面影響。但《路透社》專欄作家福里(John Foley)卻指出,若以客觀角度查驗後,便會發現這個影響將比想像中的小。
普遍認為,中國經濟放緩將會對鄰國帶來負面影響。但福里指出,這種影響並非直截了當,必需要看該地區對中國的出口比例,以及整體出口佔該國GDP的比重。福里認為,雖然中國經濟曾經風華一世,經過10年的快速增長,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的經濟體,但其對鄰國的影響其實並沒有想像中來得大。
以澳洲為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計算,澳洲3分之1的出口都銷往中國,但這些出口商品主要以鐵、煤礦等開採類商品為主,並在去(2012)年僅佔澳洲GDP的5%左右福里指出,日本的狀況也類似,雖然大約有超過5分之1的出口都是對中國,但是在總產值裡卻僅佔3%
儘管如此,部分國家和中國的關係仍然相當緊密。越南就是最好的例子,大約17%的出口都輸往中國,這也反映了越南在全球製造產業鏈裡,所扮演的低成本角色越趨重要。福里指出,越南對中國的出口,約佔其GDP的13%左右。此外,韓國─這個三星電子和現代汽車的產地,其出口約有15%都是銷往中國,整整比10年前翻漲一整倍。另外,新加坡和中國的經貿關係也相當緊密。新加坡以出口為主要經濟命脈,對中國的出口更是高佔其GDP的32%。
福里認為,貿易數字並無法如實反映各個經濟體的狀態。比如說,去(2012)年至韓國遊玩的外國遊客,約有4分之1來自中國。此外,對澳洲來說,中國的需求也在另一方面刺激了澳洲的成長,透過提高對其他貿易夥伴的出口價格,澳洲也從中受惠。
福里指出,若中國完全配合,如其貿易夥伴期望的一樣,開放更多進口,那中國的經濟成長放緩才更令人擔憂。過去10年中,中國的經濟幾乎成長了4倍之多,而其9個鄰國對中國的進口則是從17%成長至23%。福里也指出,以菲律賓和印尼的出口佔GDP來看,便可發現,所謂的中國經濟奇蹟對這2個國家,根本沒有起任何作用。
福里認為,若全球經濟景氣繁榮,那抱怨中國開放程度緩慢還情有可原;但若是經濟成長放緩,這倒還令人更加安心。
===================================================================

兩岸經貿總額 2012年增5.6%

  • 2013-01-11 01:20
  •  
  • 工商時報
  •  
  • 【記者廖珪如/北京報導】
     大陸海關總署昨(10)日公佈的2012年外貿數據中,兩岸雙邊貿易總額為1,689.6億美元、年增5.6%,佔大陸同期外貿總額比重的4.4%。其中,大陸對台灣出口367.8億美元,年增4.8%;大陸自台灣進口1,321.8億美元,增長5.8%。
     數據顯示,2012年大陸進口台灣ECFA(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項下商品的貨值為84.3億美元,增長1.05倍;關稅優惠39.7億美元,增長3.3倍。大陸海關總署預估,今年兩岸經貿情勢會更好。
     據台灣海關稍早公布的數據,2012年1~10月,台灣自大陸進口享受ECFA關稅優惠的貨物金額約12億美元,年增39.8%,關稅優惠約4,514萬美元,年增長141.4%。ECFA生效以來至2012年10月底,自大陸進口享受ECFA關稅優惠貨物累計金額約22.3億美元,關稅優惠約6,790萬美元。
     大陸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長鄭躍聲分析,2012年海協會與海基會簽署「海峽兩岸海關合作協議」,在促進兩岸貿易便利化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雙方海關在徵稅、監管、緝私、統計的合作。
     鄭躍聲強調,大陸「十二五」規劃和台灣「黃金十年」藍圖對接,再加上兩岸海關合作協議的落實,只要雙方更加開放,他相信2013年兩岸貿易發展會更好。
     為使兩岸海關合作協議正式生效後盡快啟動各合作事項的實質運作,雙方海關於2012年10月已成立5個專家組,確保ECFA貨物貿易的便捷與安全。
======================================================================

2012年兩岸經貿回顧與展望
華夏經緯網   2013-01-16 08:25:01   
字號: 
  回首2012年的兩岸經貿交流合作,雖然表面貌似波瀾不驚,沒有展現出類似實現全面“三通”、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以及簽署ECFA等的大突破、大熱點,但兩岸經濟合作無論從制度面還是市場面都有更趨務實的新進展。
  從大環境上看,2012年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面臨的挑戰不少。全球經濟受歐債危機、美國經濟復蘇緩慢、新興市場內需擴張未如預期等影響表現低迷,直接衝擊兩岸經濟增長。大陸經濟增長目標下調到7.5%,台灣經濟九次下調增長目標而陷入保1%的苦戰,兩岸經濟的下行與轉型趨勢,直接影響著兩岸貿易、投資的表現與結構變化。從兩岸因素看,去年島內馬英九連續執政,保持了使兩岸經濟合作的連續性,是最大的有利因素。同時也要看到,隨著兩岸交流步伐的加快,兩岸民眾最迫切、最有共識、較容易推動的內容如“三通”等大都已實現,兩岸經濟合作逐步進入“難”的領域,即所謂“深水區”。這種“難”,不僅僅因為兩岸經濟合作尤其是ECFA後續協議內容更複雜、協商多艱難,還體現在經濟合作的深化更需要兩岸互信的增強。
  先看看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的市場面。受國際經濟與兩岸經濟下行影響,兩岸貿易、投資從數字上看難有亮麗表現,但呈現出的結構變化值得關注。按照商務部的統計,2012年1-11月,兩岸貿易額為1520.6億美元,同比上升3.8%,佔大陸對外貿易總額的4.3%。其中,大陸對台灣出口為325.8億美元,同比上升0.7%;自台灣進口為1194.8億美元,同比上升4.7%。兩岸貿易增長率低於大陸6.2%的外貿總額增長,但高於台灣外貿總額3%的負增長。2012年上半年,兩岸貿易中加工出口貿易比重受歐美需求不振影響衰退10.5%,佔兩岸貿易總額的53.3%。這是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持續下降,而在此前兩岸貿易中加工貿易的比重佔65%以上,呈現“台灣接單、日本進口、大陸生產、出口歐美”的格局顯然,兩岸加工貿易比重的持續下降,使這一格局的可持續性面臨新挑戰。同時,上半年兩岸一般貿易方式進出口金額下降0.5%,佔貿易額比重32.3%。在全球需求結構再平衡影響下,未來兩岸加工貿易比重持續下降、一般貿易方式比重上升將是長期趨勢。
  從兩岸投資看,按照商務部統計,2012年1-11月,大陸共批准臺商投資項目1988個,同比下降16.3%,實際使用台資金額25.6億美元(佔大陸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的2.6%),同比上升31.2%。按照台灣方面統計,1-10月核準臺商赴大陸投資項目546件,金額102.2億美元。兩岸投資未受經濟下行影響有較好表現,與隨著ECFA早收清單的實施,台資銀行紛紛在大陸由代表處升格為分行有較大關係。從臺商赴大陸投資的行業分佈看,過去製造業一直佔投資總額的9成上下,2009年後服務業投資佔比快速上升,目前已近3成,而製造業比重下降至7成左右。這說明,兩岸服務業合作正日益成為兩岸貿易投資的新熱點和新動力。2012年,大陸赴臺投資有新的進展,最引人矚目的是大陸的中國銀行與交通銀行在島內設立分行。到2012年10月,台灣方面核準的大陸企業投資項目共320件,金額3.32億美元。經大陸主管部門核準的赴臺投資企業、項目共133個,投資金額共7.22億美元,這個數字比前一段時間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但大陸赴臺投資金額,相較于大陸“走出去”的數千億投資規模相比,還無法相提並論,這是值得台灣方面思考的問題。
  與兩岸貿易、投資的表現相比,2012年兩岸經濟合作在制度化、機制化方面取得的進展更紮實。 
  在ECFA簽訂後,兩岸經濟合作的方向、內容、途徑已經確定,兩岸要做的就是後續協議的商談、實施,否則ECFA除早期收穫清單項目外就是一紙願景而已。2012年,是ECFA後續協商取得重要突破的一年。ECFA後續四大協議即貨物貿易協議、服務貿易協議、投資保護和促進協議以及爭端解決機制中,2012年簽成了投資保護與促進協議。投保協議在協商過程中的進展未如預期,到2012年才最後簽署,是兩岸經濟合作逐步進入深水區的表現之一。兩岸服務貿易的協商在年內已完成絕大部分,最後簽署的時間不會讓人等太久。貨物貿易協議涉及降稅項目五、六千項,是個最艱巨的工程;台灣方面希望2013年簽署,否則進入2014年島內“七合一”選舉將面臨更多變數,但能否如期完成有待觀察。
  2012年兩岸在金融與產業合作的制度化、機制化又有重要進展。兩岸金融部門簽署《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年底又各自指定了清算銀行,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即將啟動。這意味著,兩岸貨幣匯兌今後不必再經由美元等第三方貨幣,可節省許多匯兌損失與減少匯率波動風險。它不僅讓兩岸民眾更為便利,也為兩岸金融機構開展雙方貨幣業務打開了大門。未來兩岸若進而推動貨幣互換,兩岸貿易使用人民幣或新台幣結算也是大勢所趨。兩岸金融監管MOU與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的建立,標誌著兩岸金融合作進入正常化、制度化新階段。兩岸產業合作在年內也有新突破,兩岸產業合作試點項目取得不同程度進展,第二屆產業合作論壇移師台灣新竹舉辦,兩岸還首次舉辦由雙方企業家高層參與的紫金山峰會論壇,開啟兩岸企業家對話新平臺。
  展望2013年,隨著全球經濟及兩岸經濟逐步好轉,兩岸貿易、投資會有較好表現,需要關注的是貿易方式與投資結構是否有進一步的轉變。在兩岸經濟合作的制度化、機制化方面,服務貿易協議甚至貨幣貿易協議的可能簽署,會為兩岸貿易增加新的動力。2013年,期待兩岸經濟合作的市場化動力與制度化推進產生更大力度的共振,推動兩岸經濟關係的轉型升級邁出更大一步。(張冠華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