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長朱立倫力推離島居民可在新北辦理身分證相關業務,因以便民為首要考量,為他贏得不少掌聲。既屬便民之舉,為何內政部無法順應民意?無非涉及法律該如何解釋,以及公務員擔心「萬一出事誰負責」的保守心態。
對照大陸總理李克強上任後,承諾要把國務院的行政審批事項,從1700多項削減1/3以上。
請問台灣的各部門與各縣市主管 作何感想呢?
鬆綁不用花錢,卻能創造最大商機、創造就業機會。行政院政務委員薛琦也說,唯有鬆綁,才是救經濟的正道。
跨區辦身分證 中央終於射出便民之箭
|
| ||
新北市長朱立倫力推離島居民可在新北辦理身分證相關業務,因以便民為首要考量,為他贏得不少掌聲,更獲不少縣市響應;在地方「便民之箭將發」前夕,主管機關內政部進一步加碼擴大辦理,不無競逐便民美譽的意味。
雖然內政部指出,自去年即「開始研議」,身分證初、補領、死亡登記及姓名變更登記等,可向戶籍地以外的戶政事務所申辦;不過輿論普遍認為,若非朱立倫跳出來當推手,只怕迄今仍在研議之中。
既屬便民之舉,為何內政部無法順應民意?無非涉及法律該如何解釋,以及公務員擔心「萬一出事誰負責」的保守心態。
現制初、補領身分證須得親至戶籍地戶政事務所辦理,主要是法律規定「應」至戶籍地戶政事務所辦理。如果依法律解釋,自是得親自前往,「視訊」無論如何不能與親自前往劃上等號。
不過,在新北市「登高一呼」後,內政部也總算從善如流,立即召集相關部會及地方政府集思廣益,進而敲定視訊辦理為「行政協助」的擴大解釋法律路徑。
至於視訊能否做到與親臨一般的防弊?相較於法律上的難解,內政部次長蕭家淇所言「技術上絕對不是問題」即足以說明一切。畢竟,「察言觀色」只是基本功,仍得搭配戶政人員的臨場隨機提問及經驗,才是防杜假冒的硬道理。
不只離島民眾,偏遠地區民眾、甚至都會區民眾,不是每人都有親赴戶籍地戶政事務所的閒功夫,也多少都有「跨區辦」的需求。不論內政部是否被諸侯快一拍的動作所迫,如今既願擴大辦理,還是該給予一定的掌聲。
|
全文網址: 跨區辦身分證 中央終於射出便民之箭 | 綜合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045589.shtml#ixzz2ZpXcgxLE
Power By udn.com
==================================================
跨部會統合 鬆綁才是大補帖
記者蘇秀慧、楊文琪、徐碧華╱專題報導
不用貨幣政策,不用財政政策,還有什麼好方法可以救急?短期內、很快地就能提振信心、刺激成長?國泰金投資長程淑芬說,有,就是「鬆綁」。她說,鬆綁不用花錢,卻能創造最大商機、創造就業機會。行政院政務委員薛琦也說,唯有鬆綁,才是救經濟的正道。
全文網址: 上任百日 李克強打造陸經濟增長新引擎 | 兩岸經貿 | 兩岸台商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016602.shtml#ixzz2YbrSX4T5
Power By udn.com
「類似文林苑都更案爭議,阻擋了多少的投資?」「公共建設採最低標,造成多少重大公共建設延宕,阻礙經濟發展?」薛琦說,這是制度殺人。
政府不要抱守著土地不釋出,台北市政府財政局長邱大展說,將市有土地拿出來給民間投資開發,既可避免土地閒置浪費,又可吸引資金投入建設。
台北市今年除了推出信義計畫區A25土地BOT案外,還有四筆土地全部採設定地上權方式招商,五件投資案投資額共達七百零六億元,已占今年政府與國營事業公共建設預算的五分之一。
程淑芬反問:「你們知道在台灣銷售的基金,境外基金賣得比國內投信的基金好吧?」台灣人申購境外基金的金額超過兩兆元,兩兆元的規模可以創造多少就業機會?「為什麼台灣人的錢要去給外國人操作,去幫助外國就業?」
她再反問:台灣說要發展資產管理中心,「你知道新加坡的私人銀行業務,有多少是台灣人在做?」台灣培養出來的經理人,變成去為新加坡的銀行服務,來台灣找客戶,為什麼?」
她說,扭轉的關鍵就在「鬆綁」二字。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說,要鬆綁,得先解決部會之間互相「卡」的問題,從部會的天職看,金管會或中央銀行的堅持都對,但從整體戰略看,可能是個「錯」。在部會之上,應該有一個更高層次的統合目標。
行政院長江宜樺已經指示副院長毛治國召開跨部會協調會議,邀集相關首長就台灣經濟自由化,擬訂應鬆綁的重點及進程,以一年為期,提出具體鬆綁成果。薛琦說,統合目標就是加入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的標準。
【2013/07/23 聯合報】
===================================
上任百日 李克強打造陸經濟增長新引擎
|
全文網址: 上任百日 李克強打造陸經濟增長新引擎 | 兩岸經貿 | 兩岸台商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8016602.shtml#ixzz2YbrSX4T5
Power By udn.com
================================
跨區域整合 卡位慢就被取代
記者林安妮╱專題報導
過去一年,全球經濟陷入貧血式復甦,不過,全球主要國家或區域的經濟整合步伐卻加快了,頗有在全球景氣全面復甦前預做卡位的味道;抑或是景氣未能全面放晴時,也能為自家貿易預買「保險」。最近南韓宣布,今年除了持續與多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外,還將鎖定中亞與中東國家,彈性達成各種不同形式的貿易協議。日本近期也成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第十二個夥伴,不僅如此,日本還預告,二○一八年時,FTA夥伴將占日本貿易額百分之七十,遠高於目前的百分之十九。
二是境內自由化,觸及本國與外國法規調適、讓本國服務業市場更加開放等;
三是跨境自由化,即准許金流、資訊流及人才流自由移動、合作。
紐約時報五月中在「台灣慨歎失去領先地位」的報導中,指出台灣的問題在於創新不足;從二○○五年的「Why Taiwan Matters」到「創新不足」,台灣正逐漸被世界淡忘。眼前的台灣,也只有靠自己升級及突破,才不會有一天從失去領先,淪為不知伊於胡底的落後深淵,無法再起。
============================================
看著日本急於透過多重戰略擺脫失落的廿年,這兩年大力推動台灣「八年入T(TPP)」的經濟部官員忍不住說,「台灣加入TPP的腳步要更快一點,這十二成員占我貿易額高達四成,若是台灣不能加入TPP,損失難以估算」。
FTA容易引發貿易移轉與投資替代效果,前者是指FTA會促使成員國間加強彼此貿易關係,未加入國家易遭排擠,只好改以投資成員國方式,避免搶單。如果台灣洽簽FTA步伐不夠快,不僅影響出口接單,也會影響企業投資意願。
「自由經濟示範區能讓台灣在加入TPP過程中,更有魅力,」經建會財經法制協調服務中心主任左珩表示,TPP談判內容從未公開,外界無法得知自由化實況,不過,台灣如能持續鬆綁人流、物流、金流與資訊流等,方向應八九不離十,日後應能達到TPP所要求的自由化。
國際上的自由化有三種境界,一是邊境上自由化,例如實施貨品關稅減讓等;二是境內自由化,觸及本國與外國法規調適、讓本國服務業市場更加開放等;
三是跨境自由化,即准許金流、資訊流及人才流自由移動、合作。
左珩表示,示範區兼具三層自由化意涵,如果行得通,就可擴大到全島實施。不過要留意,過去台灣參與世界貿易組織(WTO),「好比鄰居敲門,我們就把門打開,大家聊聊天,」但TPP時代,「彼此都握有鄰家鑰匙,隨時可以走進你家廚房,拿起食譜教你做菜,」這樣的自由化時代,台灣必須做好心理準備。
中經院研究員劉大年指出,在美國主導下,TPP又被稱為是高品質、高標準的廿一世紀協定典範,不僅標榜成員國須達到邊境上的全面自由化,有關邊境內議題,例如電信、國營事業、環境與勞工等,也須配合做法規鬆綁。
他強調,參加FTA有得必有失,特別是我國在醫療、金融、教育、電信等領域,還針對外人投資設限,未來調整開放過程雖很痛苦,卻有助台灣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
根據國貿局估算,一旦我國成功加入TPP,工業部門受惠最深,特別是紡織業、化學塑橡膠業、成衣、皮革、金屬製品與汽車零件業等,我出口總值在業者大舉外出搶單下,一年可再增加一百零六億美元。去年,我出口總值約是三千零十二億美元。
近期台灣在ECFA後續協商上有不少進展,除了剛洽簽的服務貿易協議外,年底前還將完成貨品貿易協議與爭端解決協議。但不能因此自滿,因鄰國的FTA腳步從未放緩,反要以兩、三倍速大步邁進,台灣洽簽FTA與對內自由化步伐都要持續快轉。
【2013/07/23 聯合報】
======================================
產業拚轉骨 台灣唯一的活路
記者江睿智╱專題報導
|
二○○五年五月美國商業周刊以「Why Taiwan Matters」(為何台灣重要)為封面故事,指中山高從內湖到新竹短短七十公里,聚集全球最重要的科技公司,是隱藏的全球經濟中心,缺了台灣,全球經濟無法運作。
台灣資通訊產業是台灣經濟奇蹟最輝煌一頁,在全球產業鏈扮演不可或缺角色,才七、八年,台灣,這個隱藏的全球經濟中心不再閃亮,甚至式微。
隱藏的全球經濟中心 燈光暗了
各項數據都為台灣敲警鐘。WTO在今年四月預測全球貿易出口成長率百分之三點三,主計總處對今年全年出口預測僅百分之二點八二,南韓則有百分之五點二。
出口困境反映的正是產業結構。經濟部分析,長年來台灣出口集中在資通訊產品、偏重中間產品,海外生產比重過高且集中在大陸;過去台商從台灣進口大量中間財,而今中間財出口已在當地被取代。而且,我最大競爭對手南韓科技產品今年五月份出口創下新高紀錄,意味著,台灣本土科技產品出口競爭力出現嚴重警訊。
模範產業工具機面臨日、韓兩國夾殺。東台董事長嚴瑞雄指出,韓印FTA生效,台灣工具機和南韓呈直接競爭,我市場被南韓替代,「百分之三到五關稅就有差」;此外,南韓有汽車品牌,現代汽車在印度、東南亞設廠,把自己的模具廠及上下游零組件廠整個帶過去,「台灣工具機沒有汽車品牌廠來帶。」
電子科技業 最強的支柱傾斜了
「台灣經濟最堅強的支柱傾斜了,」工研院首席研究員陳清文如此形容台灣動搖的電子科技業。台灣電子科技產業曾風光多年,而今從個人電腦(PC)代工、手機、平板、網通等領域,「台灣面對的敵人不只是南韓三星,最可怕的是中國大陸聯想、華為等」。
近年來,全球PC市占率大洗牌,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五月預估,今年筆電(NB)出貨量為一點八二億台,年減百分之五點三,但台灣業者製造的筆電出貨量年減百分之九點九;換言之,台廠在NB市場占有率,由九成瞬間掉到八成。
陳清文指出,當紅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台灣在全球市場品牌市占率分別為百分之五到十二,競爭力並不高。他進一步分析智慧型手機產業,蘋果和三星就占半壁江山,其他業者包括宏達電、Nokia、聯想、華為、Sony等各約占百分之三到五,雖是第二領先群,但在「贏者通吃」時代,未擠進前二強,意味利潤將被壓縮。
智慧型手機 大陸已超越台灣
陳清文表示,大陸廠在智慧型手機領域已超越台灣,台灣競爭力若沒有積極提升,除了落後美國和南韓外,恐將還會落於中國大陸之後。陳清文大膽預測,大陸下波與台灣競逐的是IC設計,大陸目前尚無能力培養出台積電,但已經把聯發科當成標的。 更令人怵目驚心的是,在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全球競爭力評比中,台灣的企業效能一向表現傑出,但今年從第四名顯著滑落到第十名。
再不求突破 終會被世界淘汰
台灣產業必須大轉型,並與國際重量級廠商,如Intel、Microsoft、Google、Apple、Amazon、Facebook等展開新戰略夥伴關係。此外,更要全面進行國際化布局、匯集國際化人才,國際化研發、國際經營、乃至國際化的金融,以促成台灣及其產業全面國際化及創新環境。紐約時報五月中在「台灣慨歎失去領先地位」的報導中,指出台灣的問題在於創新不足;從二○○五年的「Why Taiwan Matters」到「創新不足」,台灣正逐漸被世界淡忘。眼前的台灣,也只有靠自己升級及突破,才不會有一天從失去領先,淪為不知伊於胡底的落後深淵,無法再起。
|
產業規模小 專精才有大勝算
記者江睿智╱專題報導
經濟部次長杜紫軍接受專訪表示,經濟部對產業輔導已捨棄選定產業,而是以功能性發展作考量,亦即發展產品或服務的特色、差異性,以及在產業鏈中的關鍵地位與不可替代性;他強調,「台灣企業規模小,不適合跟人家比大,而是要比精,做到精,才能強」。杜紫軍表示,經濟部產業政策已由過去強調大量生產,轉而調整「量少附加價值高」、以功能性為主要考量,包括創新研發、軟體、人力投資、或者是「製造業服務化」、「服務科技化」。杜紫軍並指出,整體來說,台灣在系統整合能力不強,但若能在產業鏈中做到不可替代的關鍵零組件,這將是台灣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他表示,台灣產業發展朝「量少附加價值高」,需要凝聚社會共識。過去強調大量生產,投資額是以土地、廠房、設備等固定資本形成來算;當前社會氛圍普遍追求投資額及就業機會增加,但「量少附加價值高」模式並不會產生太大投資額與就業機會,因此近年來經濟部推動產業轉型面臨很大兩難,仍然無法捨棄大量生產模式。
台灣產業發展過程中,獎勵投資條例、促進產業升級條例都曾經發揮過引導產業發展的階段性功能;產業創新條例實行至今已有三年,杜紫軍坦言,實際適用狀況與當時設計的確有落差,產創條例在簡政便民之下,將企業營所稅大幅調降,至於功能別投資抵減優惠僅保留研發;另方面,經濟部科專預算逐年以百分之五到十的速度減少,經濟部用以輔導產業的工具的確變少了,因而無法有效引導產業轉型。
杜紫軍表示,租稅獎勵未來仍是政府稀有資源,因此必須用在刀口上,不宜以產業別做為獎勵對象,還是要以創新研發為優先。
對於兩岸產業競合,杜紫軍坦言,「兩岸未來是競爭大於合作」「合作空間將會有限」。他指出,兩岸產業合作未來朝兩方向進行,一是共同制訂產業標準,兩岸已在LED照明制定產業標準,未來希望往通訊方面推進;二是,在研發方面能有長期合作,以減少不必要的重複,以及未來相互授權,降低權利金。針對上述兩個合作方向,他不諱言,台灣規模實在太小,大陸企業規模太大,要談合作並不容易,而且還會涉及到研發成果歸屬的政治問題。
【2013/07/23 聯合報】
=====================================
創造獨特性 不怕大陸不讓利
記者江睿智╱專題報導
今年第一場兩岸產業搭橋會議「車輛產業合作」,推遲至五月底才在高雄舉行。搭橋進入第五年,雙方雖行禮如儀,也多了一絲絲詭譎和緊張氛圍。會議上雙方與會業者與官員言辭交鋒。台灣車輛公會理事長、裕隆汽車總經理陳國榮率先發難,提及兩岸經濟規模不對等,大陸應以一(我開一輛)比十(大陸開十輛)比例,讓台灣汽車整車登陸。
「兩岸汽車合作除感情因素,到底互補性有多大?對大陸汽車而言,我們有很多合作夥伴,美國、歐洲,台灣整車零件和世界相比,到底有多大優先度?」陸方主談人、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隨即回應。他可能沒有注意到有媒體在場,話說得更直接,「推進兩岸經濟合作,政治也要互通,必須有政治互動、融合,若只是感情因素,不能長久」。
董揚話裡藏著針,陳國榮不甘示弱回應,「政治統合前,可以經濟先行。有一天兩岸變成共同市場,在經濟上代表意義約略等同政治上意義」。
場景轉換到上海,第九次兩岸高層會談上,兩岸高層握手會面,場面話說得漂亮,但都心知肚明,兩岸經濟和產業正進行殊死戰。在ECFA貨貿談判上,陸方為扶植重點產業,包括面板、汽車、工具機及石化等,一改過去讓利態度,逼迫我方做出相當承諾開放,或政治承諾。
今年大陸一年生產兩千萬台汽車,大陸自有品牌就有三百萬輛,其中外銷一百卅萬台,中國將由汽車大國變為「汽車強國」,台灣業者只要搭上一點邊,多賣一些車給大陸、打入零組件供應鏈、機械模具等,就可以為台商挹注新一波動能。
國瑞汽車副總經理林永裕表示,台灣零件業已具有競爭力,希望能接大單,「盼透過ECFA簽署,陸方把台廠視同國內製造廠」;台灣有二、三十年累積出來的彈性、機動,若大陸能把門打開,兩岸合作到國際上去接單;台灣零件底子強,量上來後,對大陸汽車產業,台廠可以做「類似歐洲的比利時」。
然而,在兩岸產業已由合作轉為直接競爭,這種想法實為一廂情願。研究車輛產業卅年的工研院機械所副所長王漢英認為,台灣不能再有分一杯羹的思維,要重新思考策略,有無獨特價值或大陸需要的;現在很多國內3C業者要搶進車輛電子,若只是低成本,大陸多的是,重要是思考有無特殊服務。
「要求人家降關稅,不如提高自己競爭力」他說,台灣現在能做的是研發、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台灣要做到,讓大陸一看台灣的價值必須是:「買腳踏車要買台灣!買電腦要買ASUS!」因此,台灣要有品牌,要從產品研發或服務研發中創造台灣價值。他說,發展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模式要長期投資,要做到精。以車輛產業來講,體積愈小台灣做愈好,「各行業都應做到像捷安特、美利達腳踏車那樣,就是世界第一」。
【2013/07/23 聯合報】
==========================================
弱勢怕開放 其他產業也卡住
記者江睿智╱專題報導
ECFA早收清單自二○一一年一月開始降稅,但帶動整體貿易效果,恐無法令人滿意。這背後反映的,正是台灣產業結構困境。要突破困境,台灣產業更要國際化,溫室裡花朵終究無法成長。中經院研究員史惠慈研究指出,由早收執行至今的成長率觀察,中國大陸給予台灣早收清單貨品的進口額部分,二○一一年成長百分之九點八八,二○一二年成長百分之二點一三;台灣給予中國大陸早收清單貨品進口額,二○一一年成長百分之廿八點一四,二○一二年減少百分之二點五七。成長率明顯下滑,甚至台灣早收產品二○一二年成長率還不如整體中國大陸自台灣進口的成長表現。
這樣結果,與國內產業結構密不可分。她指出,從早收清單來看,我們對大陸出口,一半是加工出口、一半是內銷市場,簡言之,大陸之於台灣經濟,一半是「工廠」,一半是「市場」;前者加工再出口,受全球景氣影響大,後者以大陸為終端市場,能直接反映FTA降稅效應。在當前全球景氣趨緩下,ECFA早收清單顯現效益也只有「市場」的那一半。
但史惠慈說,「大陸是工廠」的那一塊也不能放棄,「ECFA帶來的是大陸市場商機,以及保持台灣在國際產業鏈分工的機會」。所有FTA都會有原產地規定,亦即須在區內生產相當比例,才能享有免關稅,台商在大陸已有巨額投資,兩岸簽ECFA後,台商可借道中國再到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
史惠慈說,產業結構讓台灣洽簽FTA面臨更大阻礙,因為很多產業沒有競爭力,就不想開放,少數幾項卡住了,有競爭力的產業就走不出去。她說,台灣不開放,會失去國際分工的位置;開放後,也要誠實面對產業結構的競爭力問題,畢竟FTA降關稅只是讓我業者有公平競爭的待遇,並不保證就能搶到市場,真正關鍵是在「競爭力」。
【2013/07/23 聯合報】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