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6日 星期二

製造業競爭策略:企業與勞工如何因應[代工宿命] ! 把握機會向[微笑曲線]兩端(創新、研發及品牌、通路)升級轉型!

施振榮提出[微笑曲線]已經多年,
許多產業與公司仍然追逐代工微薄的毛利(毛三到四),
沒有把握機會向[微笑曲線]兩端(創新、研發及品牌、通路)升級轉型
直到山窮水盡(無法經營),
勉強打平都很困難,
又怎能提高員工薪資福利呢?

企業因應之道 → 把握機會向[微笑曲線]兩端(創新、研發及品牌、通路)升級轉型!
勞工因應之道 → 充實自己實力,創業或找到對的產業與公司(具有全球競爭力)卡位!




代工宿命 台薪水十多年零成長


圖/聯合報提供
台灣民眾對薪資水準停滯的憤慨,連亞洲華爾街日報都注意到了,三日刊出「解開台灣薪資停滯之謎」的報導,指出台灣民眾對薪資停滯的不滿已近沸騰,抗議者怒砸雞蛋要求官員下台,現象背後卻是個存在已久的難題。成長中的經濟通常可見薪資增幅高於通膨,台灣多數的鄰國大抵如此。星展銀行估計,從二○○○年至二○一一年,南韓扣除通膨後的實質薪資平均每年增幅為百分之三點八,新加坡為百分之一點八,香港百分之零點八,台灣同期實質薪資卻是零成長,今年前七個月的平均月薪為四萬四三六○元,還低於二○○三年同期的四萬五四六九元。
經濟學家指出,部分原因是台灣太依賴代工製造。台灣在廿世紀後半葉靠著為國外品牌生產電子產品與其他商品迅速工業化。但二○○一年鬆綁法規後,多數工廠轉往中國大陸與東南亞,留下本地勞工。
在代工製造和打造自有品牌之間,台灣陷入兩難。代工的利潤微薄,以致企業無論要進行大型研發或祭出高薪吸引人才,都缺乏資金,也就難以生產價值和利潤更高的產品。
台大經濟系助理教授樊家忠表示:「台灣需要更多的投資以提升勞動生產力。但用說的比較容易。台灣力求轉型已經好些年了。」樊家忠指出,台灣教育體系也應重新調整,職場上有許多大專學歷的勞動者,教育體系卻著重死背而非創新。
儘管失業率高於香港和新加坡,台灣仍然計畫放寬對外籍勞工的名額限制,並打算效法港、星,讓本勞與外勞的薪資脫鉤。倡議者認為此舉能吸引勞力密集的製造業回流,無需降低國內勞工薪資。

【2012/10/04 聯合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代工宿命 台薪水十多年零成長 | 經濟要聞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7407595.shtml#ixzz28HtQ9vrx
Power By 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