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

問題分析:暴雨淹水的治標與治本改善對策!

因應氣候變遷,都市越來越重要的防水、治水工作。

為改善一遇暴雨來襲就發生淹水情形,
政府部門應該參考外國作法,
主動修改建築及都市計畫相關法令與規定!
例如 新北市府將訂出一套完整規範辦法,
納入公部門及民間建案,落實「透水城市」,
以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

治水要先知水 花大錢不如換腦袋

  • 2013-09-06 02:17
  •  
  • 中國時報
  •  
  • 【本報訊】
     近日,中央政府火力全開批評地方,編列的人均治水經費甚至「買不到一顆茶葉蛋」,治水預算低得讓人「毛骨悚然」。中央此舉固然揭開了地方要工程、輕治水的部分面紗,卻也模糊了治水的全貌。
     政治分藍綠、政治人物噴口水,老天爺可不管這一套,雨要下哪、就下哪,「水往低處流」才是唯一不變的真理,流不出去就淹水,絕對不分藍綠,公平得很。
     如果不是中央財政拮据,實在沒有辦法再按照過去的手段編列治水預算,恐怕未必會大張旗鼓地和地方打這場口水戰。但實際上,台灣過去完全從工程出發,力求「人定勝天」的治水思維,也早就到了不能不改的地步。
     面對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的大環境,久旱、暴雨出現的頻率一定會越來越高,過去傳統以20年或50年洪水頻率為基礎的整治設計,也將越來越不足恃。這次台南新營最大時雨量達到100毫米,不僅遠超過系統的設計,全球大概也沒有幾個排水系統能夠承受。幾可斷言,未來只有不淹水的雨量,不會有不淹水的系統。
     大禹治水的故事,每個人都耳熟能詳。治水問題複雜,原理卻很簡單。地勢高的地方,靠重力排水,只要有適當的渠道,水就會順勢往低的地方走;至於地勢低於海面的地方,就只能靠堤防、抽水機等外力,把水抽掉。


     以這次地方點名雨水下水道建設最不力的南投為例,因為地勢高,雨水下水道不足或是不堪負荷時,水自然就會把馬路當水道,往地勢低的地方走,雖然會淹水,卻不等同於會造成災情。對南投而言,相較於淹水問題,土石流、治山防洪可能更急迫、棘手。至於低窪地區,問題則剛好相反,整個地區都在海平面以下,再多下水道建設也解決不了問題,只要水量超過抽水機的負荷,就非淹不可。
     都市與鄉村的情況則又不同。近十幾年來,學界不斷提倡「海綿都市」的概念,要增加城市的透水率,讓水除了經過排水系統水平流出之外,還能經公園、綠地、雨水井、透水係數高的鋪面,垂直的被土地吸收,甚至挹注地下水。
     而沿海低窪的鄉村的整治,就必須要上中下游整體解決,上游治山、森林保育,讓更多的水能夠被大自然留住;中下游的滯洪規畫,降低瞬間到下游的水量,也讓到下游的水多一個去處。
     最困難的是,如何改變低窪地區的土地利用方式,讓問題不再繼續惡化但這方面往往涉及人民的財產、生計、土地情感等因素,還必須要有建立當地新經濟型態等多方條件的配合,在選票壓力下,幾乎沒有任何地方首長、民代願意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於是就會出現水利署拿納稅人大筆的錢蓋離岸堤,保護沿海的魚塭,而農委會卻繼續漠視魚塭抽地下水,維繫養殖戶生計的荒謬景象。正如內政部長李鴻源所說,如果還是這樣治水,再編6000億都不夠。
     台灣的河川短而急,水資源其實相當缺乏,但國人節水的觀念卻相當薄弱,汙水處理後可利用的「灰水」全部放流出海,國人生活中也從來沒有「利用雨水」這回事。不親水、不知水、不珍惜水資源、沒有與水共生的概念,自然就不可能治好水。
     馬總統以捷運和台北車站淹水,「不知不覺扮演了滯洪池的角色」,遭到強烈的批評。背後凸顯的,馬總統自己對治水的一知半解。一個好的滯洪設施,不能僅在洪水來時發生效用,更必須在平時對民眾有益。其實只要政府修改相關法規,就可以要求新開發區域的透水率;也一樣可以修改建築法規,要求新建物必須增設雨水儲存池(塔)及雨水管線,用作沖馬桶、澆花之用,同時也減少洪水時系統的負荷,這遠比政府編列預算更能立竿見影。
     至於低窪地區的整治,則必須要從國土規畫出發,以都市計畫變更、土地重劃、區段徵收等手段,改變土地的利用,創造新的價值和生活型態。中央與地方必須要就個別計畫清楚的分工,哪些困難的業務與溝通各該誰負責執行,並訂定詳細的時間表。
     雖然以目前民眾視區段徵收如洪水猛獸的社會氛圍,這勢必是一條漫長崎嶇的道路,但恐怕也是唯一可行的道路。至於傳統花大錢做工程的作法,就大可不必了。

======================================

治水有方 打造海綿城市

  • 2013-09-04 01:37
  • 中國時報
  • 【周南山】

     最近幾天中南部及基隆水災嚴重,各縣市首長都在爭取治水經費。其實水患可肇因於內水和外水,外水是指河流泛濫,破堤或越堤而登堂入室;而內水則與堤防之強弱無關,純屬集水區內部的水無法容納而上漲,造成淹水。過去治水預算多花在外水的防治,但此次豪雨多降在平地,並非來自山坡地上游,故與河流的氾濫相關性不大,反而與平原區無足夠的滯洪空間有關。因此學水利的李鴻源部長會認為如果繼續抽水,花再多的治水經費也不能解決類似的淹水問題。
     那麼我們對內水是否束手無策呢?其實也有一些策略與工法可以採納:
     一、廣設滯洪空間:洞庭湖是長江的大滯洪池,夏季江水上漲便滯留於洞庭湖,八百里洞庭,浩浩蕩蕩,橫無涯際;冬季江水驟減則湖水回流,故有調節水量和滯洪之效。近年興建的台南科學園區亦廣設滯洪池,而得以免洪水之患。
     可惜台灣因地窄人稠,在都會區設置滯洪池不易,但可仿照美國將公園的高程下降,形成凹谷,以容納雨水。最近完工的台中市秋紅谷即頗有創意,將因盜採砂石而形成的深谷加以美化形成具有景深的公園,也是容納水量頗巨的滯洪池。相對地,20多年前規畫的大安森林公園便缺乏此概念,而喪失了替台北市蓄洪的先機。
     二、造生態海綿城市:台大柳中民教授提出海綿城市的概念,改變城市不透水面為可吸水、類似海綿的透水鋪面,具滯洪、保水、降溫、捕碳、降低噪音、減少行車噴水霧、及形成地下型微濕地生態系等優點。然而我們提到透水鋪面,常有一些步行於其上,磚塊東倒西歪的壞印象,這是因為磚塊間缺乏強有力的聯結系統而無法承載。台北市政府因此改用透水水泥為底,上覆透水磚的半透水鋪面,然而滲透性會隨灰塵入滲而逐漸失效,需定期清洗才能勉強維持其功能。
     最近國人研發成功了一套混凝土與透水導管一體成型的透水鋪面(以發明人陳瑞文的英文名字簡稱命名為JW工法),藉由塑膠導管將地表雨水導入硬鋪面下的透水碎石層,而儲存於其中,即可收蓄水之效。而在炎夏亦可降溫,汐止禮門社區最近採用了此工法,報載鋪面表面溫度即較附近的瀝青道路面降溫廿多度,且可配合周遭水溝,或連結水撲滿,將雨水回收利用澆花。此JW工法最近在大陸因能同時解決洪水、降低二氧化碳甚至霾害等多重效應而大行其道,但在台灣反而尚未獲應有的重視。如果能在城市重新改建道路時,先鋪設一公尺的碎石,再鋪上此硬式透水鋪面,不止可利用碎石空隙蓄水,也因其承載力強而不致於經常維修,更兼具生態、降溫之效。
     三、都市規畫應以防洪為第一優先:過去都市計畫者很少通曉水利,以致於多以傳統都計為師,未能符合時代要求。為因應全球暖化之後洪災與土石災害日益嚴重,房屋之建蔽率宜降低以減少不透水面積(在容積率不改變的情況下可把樓房拉高)。以筆者目前居住的北大社區為例,雖然容積率不低,20層高樓旁卻設計40米以上的人行步道,並廣植樹木,成為涵養水分的林蔭大道,環境在北台灣幾可居冠。所惜者,規畫時並未設置滯洪空間,公園及綠地也未採用美國的下凹式設計以貯存雨水,以致仍有水患之虞,殊為可惜。
     現在由李鴻源主掌國土規畫的內政部,相信對城鄉防洪的總合政策,如透水面積及貯留容量增加、還地於河、設置洪水平原區、保留人工濕地、嚴禁抽水防止地盤下陷及加強農地轉用管制等應可有更多作為。
     氣候變遷的調適策略是近年來熱門議題,超過能處理的雨量我們也只能盡人事聽天命。治水未必有效,而真該治的應是山,唯有把水土保持做好、邊坡穩定工程確實執行(而不是只裝些儀器進行監測),才是防災正本清源之道。治水預算爭取之餘,也該省思:上善若水,我們是否提供了足夠地上和地下空間給至柔也至剛的水呢?(作者為台大土木所、中大營建管理所兼任教授)
====================================================
落實透水城市 新北推雨水滯留規範
【2013/09/04 00:46 報導 】
 針對改善淹水問題,新北市城鄉發展局今天也表示,新北市政府率先規定新開發建物必須設置「雨水貯留滯洪設施」,例如在建築基地保留蓄水空地、向下開挖地下室以導入即時的大量雨水等;並規範建築基地的法定空地,在扣除無法綠化的面積後,應該要達到50%的綠化量,讓都市地區的土地也有保水、透水的功效;而目前已經在三重、板橋、新莊等20個地區推動,未來將明定設計標準以100年以上暴雨頻率為準;另外市府也將相關規定納入都市計畫法新北市施行細則,預計今年12月底就會發布實施。 


======================================================

建構透水城市 新北訂工程規範

字級:  
19:51:57

(中央社記者王鴻國新北市3日電)新北市為建構「透水城市」,將研擬相關工程規範,要求各公共工程及民間開發案都須施作透水設施,改善暴雨淹水的情形。

新北市長朱立倫今天主持市政會議,要求各單位應落實透水城市的理念,以因應氣候變遷,都市越來越重要的防水、治水工作。

他表示,為改善一遇暴雨來襲就發生淹水情形,市府將訂出一套完整規範辦法,應納入公部門及民間建案,落實「透水城市」,以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他表示,將在都市計畫審查或建照預審時嚴格執行明訂實際規範,以法定空地為例,將規範80%以上公共空地面積要施作透水鋪面,改善過去有些建案將法定空地以水泥、柏油或不透水的材質施作情形,讓公共空地發揮都市防洪的功效。

秘書長陳伸賢表示,已要求在不增加排水系統下游排洪量下,各公共工程應增設透水設施。

他說,將於9月10日起,要求民間大型開發案環境影響評估上,應達到一定的透水標準,讓地表逕流能迅速滲透地下,以恢復城市透水機能,建構會呼吸的生態環境。1020903
=========================================
沒錢治水? 嘉義、台南求助「行善團」

嘉義市嘉邑行善團理事長林塗發出示台南市長賴清德請行善團幫忙建造的老舊橋梁空照圖。
記者魯永明/攝影
南部縣市沒錢治水,首長叫窮,傳出雲林縣長蘇治芬、台南市長賴清德以財政困難為由,向公益團體「嘉邑行善團」求助改建老舊橋梁,讓行善團理事長林塗發大感意外。蘇治芬八月卅一日拜會行善團,求助改建水林鄉萬興橋、麥寮鄉中南橋、大埤鄉三結橋、斗南鎮華興橋、虎尾鎮三和橋、莿桐鄉樹仔腳橋等六座老舊橋梁,工程費共八千七百八十萬元,行善團將與縣府會勘,年底前改建。
蘇治芬說,這些老橋橋面過低、橋墩過粗,易阻礙水流,亟待整修;縣府每年僅編列三千多萬橋梁養護預算,力不從心,只能尋求社會資源協助。
她說,行善團在雲林興建一百零一座橋梁,獲縣民好評,施工品質越來越精進,才從廿多件個案選定六處爭取行善團改建。
賴清德五月率主管拜會行善團,爭取改建七座老舊橋梁,行善團同意年底前花一千兩百萬元改建兩座。「台南升格直轄市,為何沒錢造橋?」林塗發說,賴市長帶工務局長說明財政困難,提造橋需求,讓他很意外。
「這不是什麼丟臉的事。」台南市長賴清德昨天說,請民間團體出錢建橋,主要考量治水,利用各方資源及早完成,沒什麼不對。台南市雖為直轄市,但在五都中最拮据,許多經費都用在治水,如果預算拿來建橋,勢必排擠其他建設。
賴清德說,民間善心原本就是台灣最美的風景,像是學校圖書館誠品化、身障者使用的復康巴士等,都是民間的善款。
行善團立案成為社團法人後,全台蓋了兩百多座橋梁,免除繁複行政程序,建材、工法實在。
林塗發說,爭取造橋縣市長不只賴清德、蘇治芬,過去台南縣長蘇煥智、彰化縣長翁金珠也爭取過。
全文網址: 沒錢治水? 嘉義、台南求助「行善團」 | 缺錢治水求民間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E6%B2%92%E9%8C%A2%E6%B2%BB%E6%B0%B4%EF%BC%9F%20%E5%98%89%E7%BE%A9%E3%80%81%E5%8F%B0%E5%8D%97%E6%B1%82%E5%8A%A9%E3%80%8C%E8%A1%8C%E5%96%84%E5%9C%98%E3%80%8D-8141057.shtml#ixzz2dsegY3C5
Power By 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