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

2012年中國大陸經濟將呈現軟著陸的趨勢,台灣應當如何因應?

2012年歐洲債務國家將進入還債高峰期,國際貨幣基金(IMF)今年1月最新報告將2012年全球經濟成長,從2011年9月預測的4%下調至3.3%,主要原因便是認為陷入債務危機的歐元區,2012年將衰退0.5%,對全球復甦將會造成負面影響。

2012中國大陸經濟軟著陸的關鍵 
(一)消費穩健成長,然成長力道趨緩
(二)投資持續成長,然成長幅度趨緩
(三)通膨控制得宜,房地產價格回落


面對最大出口地區—中國大陸軟著陸的事實,台灣應以下列措施儘速因應:
(1)利用中國大陸擴大內需的機遇,攻佔大陸內需市場
(2)儘速展開全面性ECFA談判,促進出口成長
(3)促進兩岸產業合作,共同發展新興產業及服務業

        台灣如果可以在新能源產業與中國大陸合作,台灣或可做為連結歐美國家先進技術及中國大陸市場的一個橋樑,利用已有的兩岸產業與技術合作平台—搭橋專案,在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電動車及LED照明等新興產業,與大陸合作完善產業鏈,帶動兩岸新能源產業的商機。

            在服務業方面,受益於兩岸語言相通、習俗相近的特點,台灣可以在大陸這一波擴大內需政策上,將服務業的觸角拓展至大陸。
(4)擴大陸資來台,促進台灣產業發展


    如今大陸在此經濟結構調整之際,積極推動擴大內需政策,恰好在全球經濟籠罩於二次衰退隱憂之下,給了台灣企業一個新的契機,可以進一步運用大陸內需市場,進行產業轉型升級、創造品牌、推動服務業發展的機會。

內容摘要自 [中國大陸經濟軟著陸與台灣經濟因應之道]
欲知詳情,請點選 ↓ <閱讀更多>或連線
http://www.npf.org.tw/getqr/10672



中國大陸經濟軟著陸與台灣經濟因應之道

召集人 林祖嘉
副研究員 譚瑾瑜
科經(研) 101-010 號 April 30, 2012

關鍵字:中國經濟 軟著路 台灣經濟

一、前言

近年來,中國大陸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歐美經濟成長趨緩的情況下,中國大陸自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以來,便扮演著全球經濟成長主要動能的角色,也是鄰近東亞地區國家經濟平穩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國大陸的高速成長,在全球不景氣之際,提供各國了一個新興蓬勃的新市場。

在歐債風暴尚未平息之際,各界預期2012年中國大陸經濟將呈現軟著陸的趨勢,台灣應當如何因應,將是本文探討的重點。以下將分就國際經濟情勢及中國大陸內部經濟局勢分析中國大陸軟著陸的關鍵,並提出台灣因應中國大陸軟著陸的具體策略。

二、全球經濟情勢現況及其對中國大陸經濟的影響

(一)歐債風暴發展及全球經濟情勢現況
自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以來,全球經濟便欲振乏力,美國經濟尚未回穩,歐債風暴又起,2012年歐洲債務國家將進入還債高峰期,使得2012年一開春,全球經濟便籠罩在歐債風暴危機中動盪不安。歐元區在2012年2月21日終於達成第二輪希臘救助方案,通過希臘1,300億歐元的第二輪救助,並降低第一輪救助計畫中的560億歐元的貸款利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將為希臘救助計畫提供資金。然而,各界對於希臘償債能力仍有質疑,除了經濟改革需要時間,工資下降以促進成長的方式可能會加劇希臘的經濟衰退之外,希臘財政自主權將進一步讓步,並可能需要第一步的救助等,使得2012年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

在美國及歐盟同時陷入沈重債務負擔、財政緊縮、高失業率的壓力循環下,對於全球經濟成長造成不小的壓力,因此各國際預測機構對於全球經濟情勢並不樂觀。國際貨幣基金(IMF)2012年1月最新報告將2012年全球經濟成長,從2011年9月預測的4%下調至3.3%,主要原因便是認為陷入債務危機的歐元區,2012年將衰退0.5%,對全球復甦將會造成負面影響。另外,全球透視機構(IHS Global Insight Inc.)2012年1月的全球經濟預測報告,亦認為歐元區債務危機是最大變數,預測歐元區2012年上半年將呈現衰退態勢,2012年全年歐元區經濟成長率預估為衰退0.7%,並將2012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從3.5%調降至2.7%,全球的進口及出口成長也調降至3.1%、2.2%,工業生產也降至3.5%。

展望未來,IFO經濟研究院2月的最新報告,2012年第1季全球經濟氣候指數(World Economic Climate)終於轉呈回升的狀況,雖仍低於長期趨勢值96.7,然已從2011年第四季的78.7升至2012年第一季的82.4。以個別區域而言,以北美地區表現最好,其次為西歐地區,亞洲則繼續下滑。因為美國經濟數據表現不錯,因此北美地區2012年第一季經濟氣候指數為87.9,比2011年第四季的69.5大幅改善;西歐經濟氣候指數為82.4,比2011年第四季微升,歐美經濟似乎出現止跌的曙光。

(二)全球經濟局勢對中國大陸經濟的影響
由於歐美經濟狀況未明,全球紛紛緊縮支出造成全球需求薄弱,歐美需求不振透過貿易,進一步影響到新興國家及開發中經濟體,使得新興與開發中經濟體2012年經濟成長放緩,IMF預估2012年新興與開發中經濟體經濟成長為5.4%。另外,IFO經濟研究院的亞洲經濟氣候指數為74.6,比2011年第四季的77.2下滑,顯示亞洲經濟亦受到一定的衝擊。

位居亞洲的開發中經濟體—中國大陸,在全球不景氣之際,自然也受到不小的衝擊。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之後,歐債風暴進一步波及全球景氣,受到全球內需不振的影響,歐盟進口迄今尚未恢復至2008年2.3兆美元的水準。歐盟是中國大陸最大的出口地區,使得中國大陸出口難度增加,因而出口成長幅度亦受到影響,2012年中國大陸出口成長雖達20.3%,然而從2011年8月後成長幅度便一路縮減,出口成長率從2011年8月的24.4%下滑至2012年12月的13.4%,2012年1月中國大陸出口更出現負成長,衰退0.5%。雖然此一負成長主要與1月份的過年有關,但是這仍然表示大陸出口衰退的情形相當嚴重。而中國大陸貿易順差,亦從2008年的2,981.3億美元,逐年下滑至2011年的1,552.6億美元,也因此大陸社科院發佈的2012年經濟藍皮書,預測2012年中國大陸全年出口成長速度將進一步減弱,預估成長17.3%,全年外貿順差亦預估縮減至1,350億美元。

歐債風暴影響全球經濟局勢,並透過中國大陸出口成長趨緩,進一步影響中國大陸經濟成長。2011年中國大陸GDP達47.2兆元,全年經濟成長亦高達9.2%,然而若觀察季成長,則發現中國大陸自2010年第四季經濟成長逐季下滑的趨勢,從2010年第四季的9.8%,依季下滑至2011年第四季的8.9%,逐季回落趨勢明顯,並預計此一趨勢將繼續延續至2012年。

雖然中國大陸積極拓展內需市場,然而各預測機構仍預期中國大陸2012年經濟成長將受到全球外需不振的波及,普遍均認為中國大陸2012年上半年經濟成長將低於全年經濟成長,其全年經濟成長預估在8%左右,包括瑞信、野村證券、高盛、匯豐及摩根史丹利等。大陸預測機構對中國大陸2012年經濟成長相對樂觀,社科院預測8.9%,中國銀行預估8.8%,中國科學院預估8.5%,大陸國家信息中心預估8.7%。展望未來,全球透視機構預估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將從2011年的9.2%減緩至2012年的7.9%。而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亦在2012年3月5日的11屆全國人大5次會議中,提出將2012年中國大陸GDP成長率目標訂在7.5%,這也是中國大陸近八年來首次低於8%的經濟目標。顯見中國大陸亦正視到全球經濟曙光未明對於中國大陸的衝擊,並進一步採取措施因應使其達到軟著陸的目標。

三、中國大陸經濟軟著陸的關鍵 

中國大陸已體認到當前國際經濟局勢充滿變數和波動的現況,在世界經濟走勢跌宕起伏之下,西亞、北非政治動蕩亦造成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加上全球金融風暴尚未平復,整個國際經濟局勢都在重塑當中,出口需求減緩,投資動力也會減弱,並透過外需影響到國內經濟。

因此,中國大陸在因應國際經濟局勢上,提出重要的因應策略,包括:堅持宏觀調控政策穩定性持續性、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積極措施抒解企業經營困難、節能減排應付全球氣候變化、關注房地產市場調控等,並以調結構為經濟發展主軸,配合十二五規劃,進行優化需求結構、優化產業結構、增強區域發展協調性、防範經濟安全潛在風險等重要措施。希望能透過擴大消費需求、優化投資結構、穩定出口成長來優化需求結構,並透過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傳統產業結構升級、發展服務業優化產業結構,以達到經濟軟著陸的目標。以下將分就中國大陸內需部門及通膨現況,觀察中國大陸經濟軟著陸目標的可能性。

(一)2012年中國大陸消費穩健成長,然成長力道趨緩
中國大陸社會消費品零售金額,基本上未受到全球金融風暴及歐債風暴的影響,呈現穩建成長的趨勢,然而其成長幅度有小幅縮減的趨勢。2012年1至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66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4.7%,然而增長幅度與2011年全年成長17.1%比較時,明顯縮減,而同期間實質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則成長10.8%,顯示消費雖然持續擴增,然而成長力道減緩。

同樣的趨勢體現在城鎮與鄉村的消費成長,雖然今年前2月仍有14.7%及14.6%的成長,然而成長力道均不若2011年全年的17.2%、16.7%。若以消費細項來觀察亦是如此,2012年前2月餐飲收入成長13.3%,商品零售成長14.9%,而商品零售中的汽車、石油及製品、糧油食品及飲料菸酒等主要消費品成長率均持續成長,依序成長12.7%、20.4%、16.1%,成長幅度同樣較2011年成長幅度趨緩。

(二)2012年中國大陸投資持續成長,然成長幅度趨緩
在投資方面,中國大陸亦呈現持續成長,但成長幅度趨緩的趨勢。2012年1至2月,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達21,18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1.5%,然而若與2011年全年成長23.8%比較,已經減少2.3個百分點。

另從施工和新開工專案觀察,2012年1至2月,大陸施工專案計畫總投資金額為291,54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2.1%,比2011年成長18.7%回落6.6個百分點;新開工專案計畫總投資金額則為11,41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3.2%,比2011年成長22.5%微幅增加0.7個百分點。顯示未來中國大陸新開工專案及施工專案雖整體仍呈現平穩成長態勢,然而成長幅度趨緩。

若從投資者觀察,2012年1至2月,以內資企業投資金額最高,為19,36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2%,外商投資88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6%居次,港澳台商則投資862億元,成長14.3%,然而無論是內資企業投資、外商投資、港澳台商投資均呈現比2011年成長幅度縮減的情況。事實上,2011年大陸的直接外人投資(FDI)係以亞洲為主,歐美對大陸投資下降,其中美國投資金額為29.95億美元,較2010年衰退26.07%,同期間歐盟投資63.48億美元,衰退3.65%,顯示歐債風暴及美國經濟亦透過投資影響到中國大陸經濟成長。

 (三)通膨控制得宜,房地產價格回落
物價方面,2012年1至2月中國大陸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成長率比去年同期上漲3.9%。中國大陸2011年CPI成長率達5.4%,2011年6至9月CPI年增率飆升至6%以上,產生通膨隱憂,至2011年年底通膨開始降溫,2011年11月起迅速降至4.2%,12月進一步降至4.1%。2012年1月CPI年增率雖反彈至4.5%,2月在食品價格年增率下降至6.2%之後,中國大陸2月CPI成長率下降至3.2%。整體而言,中國大陸通貨膨脹壓力似乎有減緩的趨勢,全球透視機構預計2012年中國大陸通膨率將為3.5%。穩定的通膨是大陸軟著陸的主要指標之一,因為大陸官方把2012年大陸經濟成長率的目標調降到7.5%,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希望能夠抑制通膨,達到十二五計畫中「穩增長」的目標。

而在房地產方面,中國大陸打房成效顯現,也是通膨壓力不至過大的另一個原因。2011年中國大陸房屋銷售金額成長率呈現下滑走勢,全年成長4.9%,比2010年回落5.7個百分點;2012年1至2月,進一步呈現負成長趨勢,房屋銷售額為4,145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20.9%,其中以住宅銷售金額衰退24.7%幅度最大,辦公大樓銷售金額衰退23.5%其次,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金額則成長17.2%。

而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的價格,與2011年12月相比,2012年1月在70個中國大陸的大城市及中型城市中,有48個城市價格下降,其他22個城市價格持平。也因此全國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持續下滑,2012年2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為97.89,比2011年12月下滑1個百分點。同樣的趨勢亦體現在房地產開發投資金額成長幅度滑落,2012年1至2月份較去年同期成長27.8%,成長速度較2011年回落0.1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金額成長23.2%,成長幅度迅速回落7個百分點。由於住宅投資金額占房地產開發投資金額比重高達68.4%,可以顯現打房成效顯著。

在內需穩定成長然而增幅減緩、通膨控制得宜及打房成效顯著的兩大因素之下,內需成長雖然無法完全支撐外需成長趨緩的幅度,然而軟著陸的機率相當高。中國大陸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自2011年11月觸底後逐漸爬升至2012年2月的51.0%,仍在50%擴張與收縮的臨界點盤旋,顯示企業採購活動受到景氣影響而成長動能趨緩。然而觀察其細項指標,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均呈現微幅上揚局面,加上出口訂單指數較2012年1月明顯回升4.2個百分點,在連續4個月後重回擴張區間,顯示國外訂單有增加趨勢。至於非製造業部分,2012年2月中國大陸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持續衰退至48.4%,比2012年1月下降4.5個百分點。包括新訂單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在手訂單指數、存貨指數、投入價格指數等均呈現回落趨勢,顯示非製造業亦受到內需不振的衝擊。

從以上數據可以瞭解,全球經濟復甦未明,已經透過外需影響到中國大陸2012年的經濟成長,因此,中國大陸無法像以往依賴外貿成長支撐經濟成長,必須儘早完成擴大內需的準備。換言之,2012年中國大陸是否能順利達成經濟軟著陸的目標,主要有賴穩定通膨的同時,以強勁的內需成長支撐外需部門的成長減緩。中國大陸內需成長從2011年中開始有趨緩的現象,雖然消費和投資仍持續穩定成長,然而內需不振已影響到非製造業成長下滑的現象,在中國大陸控制通膨及打房成效顯著的情況下,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應可以達到軟著陸的目標。另一方面,由於大陸物價較穩,同時為刺激內需,大陸2011年12月及2012年2月已經兩次調降存準率各0.25%,這是金融海嘯以來首見調降存準率的舉動,顯示大陸對於擴大內需的力道在逐漸加強當中。

四、台灣因應中國大陸經濟軟著陸的策略

台灣是小型開放經濟體,外貿對台灣經濟成長的貢獻卓著,全球化雖使台灣能在自由貿易中獲利,然而也必須承擔貿易依存度愈來愈高的風險。在歐債風暴的侵襲之下,中國大陸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地區,此波中國大陸受到國際經濟動盪而軟著陸,亦透過外需成長減緩而影響台灣經濟成長。

觀察台灣2012年1至2月進出口成長可以瞭解,台灣外貿已經受到波及。與上年同期比較,出口金額為444.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衰退4.5%,進口金額為412.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衰退5.8%,然而出超則較去年同期增加16.3%。若以出口地區觀察,對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出口衰退11.3%最多,對日本、美國、歐洲出口依序衰退8.2%、6.5%、3.8%,僅對東協六國出口成長5.9%。

台灣經濟受到此波國際經濟局勢波動的衝擊,與中國大陸所遇到問題並無二致,而面對最大出口地區—中國大陸軟著陸的事實,台灣應以下列措施儘速因應。

(一)利用中國大陸擴大內需的機遇攻佔大陸內需市場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中國大陸第11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5次會議中提出,未來經濟繼續朝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呈現「增長(成長)較快、價格趨穩、效益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而中國大陸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亦表示:「大陸經濟發展要依靠內需,要讓老百姓有錢消費、敢於消費、樂於消費、方便消費、放心消費。」

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大陸將以擴大內需成長的方式因應外需成長趨緩,台灣應把握並參與中國大陸產業升級改造以及擴大內需市場的機運,從生產外銷轉為生產內銷為主,隨著內需市場變動,從東部地區漸漸向內地發散,進駐投資的產業業別,也會趨於多元化,轉攻大陸內需市場。

(二)儘速展開全面性ECFA談判,促進出口成長
近年來,大陸市場已經是台灣最重要的市場,現在在國際經濟情勢不佳的情況下,兩岸經貿對於台灣的重要性更加重要。尤其兩岸簽署ECFA之後,ECFA早收清單已經進一步降低貿易及非貿易障礙,然而台灣應進一步積極推動全面性ECFA談判,儘速完成兩岸貨品貿易協議及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利用ECFA,更積極的運用大陸成為台灣的生產基地及消費市場,促進台灣出口成長。

(三)促進兩岸產業合作,共同發展新興產業及服務業
在新興產業合作方面,台灣正在推動的六大新興產業、四大智慧型產業及十大重點服務業,事實上與中國大陸十二五規劃所提出的產業有許多共通點,可以加以合作。以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例,七大產業中有五項產業,包括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羅列於台灣的六大新興產業及四大新興智慧型產業之中,台灣如果可以在新能源產業與中國大陸合作,台灣或可做為連結歐美國家先進技術及中國大陸市場的一個橋樑,利用已有的兩岸產業與技術合作平台—搭橋專案,在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電動車及LED照明等新興產業,與大陸合作完善產業鏈,帶動兩岸新能源產業的商機。

在服務業方面,受益於兩岸語言相通、習俗相近的特點,台灣可以在大陸這一波擴大內需政策上,將服務業的觸角拓展至大陸。舉例而言,許多生產性服務業依附著製造業發展,製造業台商在中國大陸已有一定的規模,生產性服務業若能進軍中國大陸市場,不但可以支應協助製造業台商的需求,本身亦可以拓展市場而壯大。此外,台灣服務業國際化較早,而台灣的服務業品質佳、管理經驗豐富,如果可以結合中國大陸潛在的服務業市場,兩岸服務業將可以進一步升級,服務業品質也可以一同提升。

(四)擴大陸資來台,促進台灣產業發展
台灣目前正積極向全球招商,中國大陸亦應是台灣爭取資金進駐的地區之一。目前台灣採用正面表列方式規範陸資來台可以投資的項目,事實上可能扼殺了許多原本可以藉由引進陸資擴大台灣產業規模的機會,而兩岸對於「投資促進」的歧異,也使得兩岸投資保障協議的簽署受挫。

事實上,兩岸投資合作為兩岸深化經濟合作之重要一環,在兩岸經貿逐步朝向正常化之際,台灣最後仍必須面對陸資來台投資可能比照僑外資投資一視同仁方式開放的情形,若陸資來台可以促進台灣該產業的發展,便應該鼓勵開放陸資來台投資,將產業留在台灣發展,並進一步將陸資來台項目正面表列改成負面表列方式開放,才能真正引進陸資來台以促進台灣產業發展。2012年2月初,報載經濟部規劃未來將大幅開放陸資來台項目,製造業將可達到90%的項目,服務業將開放50%,我們認為這是正確的方向,希望屆時此一政策能夠確實的落實。

五、結語

近年來全球經濟波動頻繁,恰好讓中國大陸提早省思外需與內需成長的優缺點。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Edmund Phelps在2011年9月大陸訪問期間便已提到:「大陸財富增長趨勢將會繼續促使工資水準提高,並使得出口導向型增長模式告終,雖然迄今尚未看到出口在中國經濟中的重要性開始下降,但這一天可能不遠了。隨著所得提升,大陸消費者需求一定會漸漸提升。」擴大內需政策,可以緩和長期以外需為主要成長動能後易受國際景氣波動影響的情況,以解決大陸長期過於依賴出口及投資做為經濟成長動能、易受到國際景氣影響的負面衝擊,中國大陸在此時提早做出因應策略,將可在此波全球金融風暴能夠安然軟著陸。

與中國大陸經貿關係密切的台灣,其小型開放經濟體的特性,產業缺乏內需市場的支應,以前結合大陸廉價生產要素,使得兩岸成為全球分工體系的一環,並以外需帶動兩岸經濟成長,如今大陸在此經濟結構調整之際,積極推動擴大內需政策,恰好在全球經濟籠罩於二次衰退隱憂之下,給了台灣企業一個新的契機,可以進一步運用大陸內需市場,進行產業轉型升級、創造品牌、推動服務業發展的機會;而台商的在地經驗,也將是大陸推動內需市場的一個有利推手。

台灣應積極運用利用中國大陸擴大內需的機遇攻佔大陸內需市場,儘速展開全面性ECFA談判以促進出口成長,並透過促進兩岸產業合作以及引進陸資來台投資振興台灣產業,透過兩岸積極合作,將有機會再創另一個互利雙贏的高峰。

(本文刊載於2012年經濟日報年鑑)
(本文謹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