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0日 星期一

因為(少子+老化)人口趨勢,台灣零售業如何借鏡日本超商(7-11與LOWSON)轉型策略!

從兩年前開始,國內零售市場成長力道趨緩,百貨、量販展店速度放慢,連超商業也面臨市場飽和問題,去年超商業整體店數才增加約150家左右。

零售業展店力道衰退,主要是民眾可支配所得不增反減,人口數成長衰退,總市場沒有擴大,通路業者面對的不僅是成本、薪資上漲,更面臨市場大環境改變,因此零售業正面臨轉型挑戰。

零售業要在價值與價格天平兩端找到平衡點,尤其在消費緊縮的年代,消費者寧可花錢去買有價值的商品,只訴求低價不見得能帶動購買力,這和過去低價競爭時代最大的差異。
現在的消費者聰明且保守,過去衝動購物轉型為目的型購物,百貨周年慶採購力道減弱,到量販囤貨需求降低,這兩大通路還沒找到因應市場變化的對策,超商業早已開始朝民生消費考攏,以便利創造更多消費需求。

可以預期的是,日本高齡化、人口負成長的情況在台灣也會發生,目前台灣出生率很低,人口高齡化速度快,市場必然改變,如果通路不跟上潮流,很快就會被淘汰。

1)以日本超商LOWSON為例,針對不同的價格與客群開發不同的通路型態,分為基本型、健康有機型、低價型等,這是更精耕分眾化市場,讓超商在零售市場裡可以扮演更多元的角色。
2)日本7-ELEVEN則發展新的服務系統「7-Meal」送餐服務,採會員制度,可由個人選擇餐點與送餐時間,訴求健康、低卡、低鹽,由超商定時定量送餐到家,這是針對個人化、高齡化市場所開發的商機。
3)台灣全家規劃了新事業、新市場、新型態「3 NEW」策略,3到5年內要帶動全家成功踏上新一波超商市場起飛。



「3新」策略 帶全家營運起飛
全家董事長潘進丁說,台灣市場人口結構改變及消費緊縮,超商業在未來10年將面臨結構變化,台灣全家將有「3 NEW」策略,帶領全家營運起飛。
記者黃義書/攝影
全家便利商店董事長潘進丁說,台灣零售業正面臨轉型期,大型通路如百貨、量販店成長動能趨緩,取而代之的是中小型超市與超商,未來5年超商業產值有機會超越百貨業,成為零售市場的主流。這個趨勢從今年前5月零售業的數字來看最明顯,經濟部統計處最新資料顯示,便利商店今年前5月營業額為1,077億元、年增12.23%成長幅度高過同期百貨業的5.47%、超市的5.5%及量販店的2.39%;整個超商業績在整個零售業占比已達到25.84%,僅小幅落後百貨業0.8個百分點,凸顯便利商店在零售市場坐二望一的趨勢。
全家便利商店是國內第2大超商通路,目前全台店數逾2,850家,潘進丁除了是全家董事長外,目前也是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理事長。潘進丁說,人口結構改變及消費緊縮,台灣超商市場未來10年將面臨結構變化,台灣全家規劃了新事業、新市場、新型態「3 NEW」策略,3到5年內要帶動全家成功踏上新一波超商市場起飛。以下專訪記要:
問:國內零售業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為何?
答:零售業市場不斷變化,最重要的就是傳統通路演變為現代化的歷程。第一個變化是百貨業,1987年日系血統的SOGO百貨進入台北東區,改變了台灣百貨業生態。當年本土的今日百貨、永琦百貨、來來百貨都已不在,SOGO百貨帶來百貨業革命性的戰爭。
整個零售業也因應這波改革潮,紛紛向外招商引資,美國7-ELEVEN、日本全家、日本OK等便利商店系統,也是在這波浪潮中進入台灣市場。超商業進入台灣市場逾20年,已取代傳統雜貨店,成為台灣消費者連結度最高的日常消費通路。
回顧超商發展前10年,各家業者競相開店,每年整體新增店數達七、八百家,創造不少新的商業模式與消費需求。但從兩年前開始,國內零售市場成長力道趨緩,百貨、量販展店速度放慢,連超商業也面臨市場飽和問題,去年超商業整體店數才增加約150家左右。
零售業展店力道衰退,主要是民眾可支配所得不增反減,人口數成長衰退,總市場沒有擴大,通路業者面對的不僅是成本、薪資上漲,更面臨市場大環境改變,因此零售業正面臨轉型挑戰。

圖/經濟日報提供

價值抬頭 低價戰不管用
問:零售業該如何因應這波市場環境改變?
答:零售業要在價值與價格天平兩端找到平衡點,尤其在消費緊縮的年代,消費者寧可花錢去買有價值的商品,只訴求低價不見得能帶動購買力,這和過去低價競爭時代最大的差異。
以50元便當為例,過去一、兩年低價便當快速在市場竄起,連鎖品牌相繼出現。但今年開始陸續退出,甚至有業者調漲售價,只靠低價、缺乏價值的產品,已無法打動消費者。
從另一個例子來看,烘焙業受到原物料、電價、人工費用調漲影響,營運動能大受影響,不少個人經營麵包店倒閉。反觀精緻麵包店不以價格取勝,經營品牌價值,反而在市場勝出,交出漂亮成績單。
現在的消費者聰明且保守,過去衝動購物轉型為目的型購物,百貨周年慶採購力道減弱,到量販囤貨需求降低,這兩大通路還沒找到因應市場變化的對策,超商業早已開始朝民生消費考攏,以便利創造更多消費需求。
目前超商業者不只擴大餐飲比重,更加強販售民生必需品,無論日子有多難過,消費者對日常生活用品與食品的需求都在,在考量價格之前,更會評估商品的價值、安全、採購的便利性等因素,讓超商業者能在景氣疲軟時,維持成長。
外食商機 成長空間很大
問:未來超商業在台灣會扮演什麼角色?
答:超商業持續進行業態的創新,台灣流通市場主角很快就會變成超商。
目前台灣零售業中單一企業規模最大的是統一超商,超商店舖密度也是全台零售業中最高。
超商持續調整商品內容,擴大營業空間,販售的商品從過去的飲料、包裝食品,到現在生鮮、蔬果、內衣著等各項民生必需品,部分功能甚至可取代餐廳,現在已有不少消費者會進入超商吃東西、咖啡、上網,超商在外食市場,仍有很大成長空間。
除了飲料食品外,還有很多日常生活需求有待滿足。例如,現在看來稀鬆平常的代收、取貨等服務,10年前是沒有的,這個服務系統是超商業創造出來的。全家去年代收金額達1,700億元,今年可能突破2,000億元,消費者就是有這種需求才會累積如此龐大的金額。
網路購物快速成長,有人將這股力量視為實體通路的敵人,但其實並不是。超商業者積極將虛擬與實體結合,提出付款與取貨都到超商內進行,這個需求也是被創造出來,過去10年超商讓消費行為產生這麼大的變化,未來10年超商依然要扮演這樣的角色。
借鏡日本 衝刺女性客群
問:消費緊縮時代來臨,有專家預言台灣可能重蹈「日本失落10年」?
答:日本零售市場的軌跡的確可以成為台灣業者的借鏡,日本失落10年期間,所得沒有增加、人口數減少、老化日趨嚴重,這些因素都讓消費市場縮小、消費力下降。
日本百貨、量販業在失落10年期間都因為市場萎縮而漸失舞台,反而由超商業取而代之,成為日本零售業龍頭產業。去年日本各超商通路營收、獲利均創歷史新高紀錄,更凸顯超商業獨占市場鰲頭的地位。
回頭看台灣,國內經濟情勢已有與日本失落10年相似的徵兆,預期未來10年台灣市場在人口結構、消費趨勢轉變下,還會有更大變化,現在是決勝的轉捩點。
可以預期的是,日本高齡化、人口負成長的情況在台灣也會發生,目前台灣出生率很低,人口高齡化速度快,市場必然改變,如果通路不跟上潮流,很快就會被淘汰。
日本超商店數約為4.6萬家,過去認為5萬家是個跨不過去的門檻。但今年日本超商開店數超過3,000家,顯示有機會突破5萬大關。日本超商經過長時間的調整期,今年開店數將再刷新紀錄,已進入新一波爆發期。
全台4大超商店數逾9,700家,始終無法突破萬家大關,市場都認為已到瓶頸,但以日本經驗來看,台灣超商業若能順利因應趨勢轉型,未來3到5年會邁入新的里程碑,進入新一波成長期。
問:日本超商業轉型有何借鏡之處?
答:日本311大地震後,消費信心偏弱,超商業的營運成長,主要是消費力由量販、超市移轉過來,同時女性客群比重較過去拉高,也是帶動成長主因。
以日本超商通路LOWSON為例,針對不同的價格與客群開發不同的通路型態,分為基本型、健康有機型、低價型等,這是更精耕分眾化市場,讓超商在零售市場裡可以扮演更多元的角色。
日本7-ELEVEN則發展新的服務系統「7-Meal」送餐服務,採會員制度,可由個人選擇餐點與送餐時間,訴求健康、低卡、低鹽,由超商定時定量送餐到家,這是針對個人化、高齡化市場所開發的商機。
問:台灣全家便利商店因應市場改變的策略是什麼?
答:針對日本新的服務型態、店型都在研究測試中,還需要一段時間,未來3到5年可能會陸續在台灣市場上出現。
因應未來超商提供服務更趨多元,台灣全家規劃了新事業、新市場、新型態「3 NEW 」,是短中期發展的大方向,會持續進行業態創新、深化,強化耕耘外食市場。
【2012/07/23 經濟日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3新」策略 帶全家營運起飛 | 產業綜合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7242566.shtml#ixzz21P445KnI
Power By 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