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反省2013展望2014:全民、企業與政府 都要務實 不脫節; 求真 去假!


治國,先從「市場需求」下手
       總結二○一三,台灣人投票選出了一個「假」字,我卻覺得台灣目前的黯淡景象並不只來自「虛假」,而是我們身陷於一個「脫節」的泥淖裡。
君不見,豐滿樂觀的經濟預測與骨感悲觀的經濟現實,脫節;不斷攀升的物價房價與停滯不前的薪資所得,脫節;號稱民主典範的政黨政治與擱置國家大事的立法進度,脫節;腦中真書藏萬卷的政府官員與掌握台灣半邊天的工商業主,脫節;看似冠冕堂皇的企業好形象與牟取非法暴利的企業真面目,脫節;躊躇滿志的高校畢業生與死水一灘的就業大環境,脫節。
       台灣的脫節現象當然牽扯著數個錯綜複雜的結構性問題,但歸根究柢,在於我們學校與社會教育裡,長期忽視市場供需法則的必然性,於是乎,廟堂之上的袞袞諸公,自認做到宵旰勤勞、俯仰無愧的程度,卻端不出幾項讓企業或民眾覺得深得其惠的政策法案,只徒感嘆這年頭官不聊生;高樓之巔的汲汲巨賈,以為偽善失德、言行相悖的手法是致富捷徑,除了賠上品牌信譽前途,也重挫相關市場,更連帶衝擊國家經濟;庠序之中的莘莘學子,每天戮力學業、縱橫考場,但一出校門,竟發現滿腹經綸都和業界期待不符,苦無英雄用武之地。
       如此種種,都是因為缺乏正確的市場供需概念,不了解普天之下,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個人,只要涉及做人處事,都跳不開一個廣義的市場範疇,舉凡我們所付出的勞力、商品、技能甚至於熱忱才情,其實都是一種廣義的「商品」,需要符合相應「市場需求」的檢驗,方能實現其預計的理想價值。
        然而,符合市場需求是一個乍聽簡單的行銷原則,但是如何真正掌握市場需求,調整自身的市場定位以因應需求,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浩瀚學問。
        以我自身經驗,在禮品行業超過卅年的我們,面對同業的競爭品項千匯萬狀不說,客戶散布世界各地,如何去挖掘、統整並聚焦這些形形色色、與時更新的全球市場需求,我們唯有在通路、市調、研發、策略、設計、定價、生產、行銷到售後服務的每一個環節上,親身深入市場,不斷訓練團隊的市場敏銳度。
        以定價這個環節為例,在創業初期,我和我的團隊們曾經利用每一次出差的空檔,走訪每一家可及的禮品店,隨機拿起任何一樣商品,首先猜測它的定價,再向店家探詢其銷售狀況,數年下來,我們熟習了上萬種第一手的商品價格與回響,並從這上萬次的俯拾琢磨裡,歸結出市面上絕大部分競爭同業的商業模式以及顧客偏好,才鞏固了我們日後遍及三大洋、四大洲的禮品業務競爭基礎。
        所以,沒有這上萬次的俯拾琢磨,我們豈敢奢談掌握市場需求,同樣地,我們的政府之於社稷,企業之於改善或是學子之於前程,也應該要有這樣上萬次俯拾琢磨的功夫,針對實際的「市場期望」而調整自身相應的規畫策略。
        可哀可嘆的是,過去近廿年來,我們政府官員們多半空降就任,本身即缺乏扎實的行政歷練與基層經驗,而這些流水上陣的專家學者們,無法長期深入貼近產業與民眾的實際需求,不可不謂今天台灣國事蜩螗、人心浮動的肇禍源頭之一。我相信,我們的政府一天不搞懂治國也要具備「市場需求」的重要性,培養出一個了解民生所需、跟上時代腳步的行政文化,我們從企業、學子到每個國民就一天爬不出這個「脫節」的泥淖,只會讓廿年後的台灣後人們,繼續哀嘆我們今天對於「市場需求」的無知。
(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理事長)


全文網址: 陳立恆/治國,先從「市場需求」下手 | 名人堂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382632.shtml#ixzz2oSXLRQJs
Power By udn.com 

===============================
務實不務虛才能突破經濟困境
近年台灣經濟迭遭困境,經建會年初還樂觀期待今年可望出現經濟成長率4%以上、失業率4%以下的「黃金交叉」,但實際情形卻每下愈況,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遭國內外機構連番調降,主計總處5月及8月兩度調降預測值至2.31%,11月恐將持續下修;亞洲開發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本月亦相繼大幅調降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值至2.3%及2.2%,在亞洲主要國家中墊底。
經濟成長率從4%的樂觀期待落到只能力拚保2,固然是受到全球經濟成長不如預期的影響,但日本、南韓甚至中國大陸近月在政府努力下,經濟成長率紛紛上修,顯見面對國際大環境不佳,政府角色尤為重要。兩年多來,台灣經濟遲遲不見起色,追根究柢,馬政府拚經濟未能對症下藥,恐才是癥結所在。
       從總體經濟的觀點,當前國內經濟面臨的是需求不足的困境,台灣經濟成長高度依賴以資通訊(ICT)產品為支柱、「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代工出口產銷模式,但近年此一模式遭遇到兩大因素衝擊:
一是全球經濟大幅減速,需求明顯趨緩;
二是全球ICT產業供應鏈出現劇烈變化,台灣業者面臨生存競爭的嚴酷挑戰
尤其後者嚴重削弱台灣ICT產業競爭力,從而短期國際景氣即使好轉,過去出口榮景亦難重現。換言之,多年來依賴國外需求的經濟成長模式已不足恃,若不盡速轉型,將難以突破低成長困境。
       在國內需求方面,近年民間具規模的投資仍是以資通訊產業為主,在出口前景看淡又無其他投資機會下,民間投資自是低迷不振。民間消費則因人民對經濟前景信心不足,加上「台灣接單、海外生產」模式導致就業機會不足及實質薪資水準倒退,致民間消費亦欲振乏力。政府則因財政困難、債台高築,增加支出更是難上加難。是以,國內需求難以提振亦是經濟成長停滯的另一重要原因。
       面對出口及內需兩皆不足的迫切問題,馬政府所下處方卻明顯緩不濟急,甚至是畫餅充饑。例如馬總統在今年國慶演說中強調必須參與全球競爭,吸引全球投資,拓展商品和服務輸出的市場,讓台灣成為「自由經濟島」。從經濟大戰略角度,台灣為加入TPP(跨太平洋戰略夥伴協定)、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等區域經濟整合,朝向建設「自由經濟島」目標努力,固為正確方向,但這牽涉到兩岸政治因素,短期內出現重大突破的可能性極微,相對上,ICT產品出口競爭力急速下滑,代工出口模式瀕臨危機,是須立即因應、迫在眉睫的重大課題,此時只談「自由經濟島」願景無助舒緩危機,反讓人質疑政府是否和現實脫節。
        再如江內閣現正全力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計畫,冀望其成為催化台灣經濟轉型升級、邁向「自由經濟島」的關鍵推力,業界及地方政府也寄予很高期待。但此一計畫最大問題是在虛多於實,從計畫醞釀到推出已近兩年,但迄今為止,主事單位提不出任何一件具高度示範意義、有規模、短期可以實現的新增投資個案,只是且戰且走,將問題推給尚須修法才能進行。如此打高空的計畫若不大刀闊斧調整,在三、五年之內,頂多就是吸引一些為享受租稅優惠的移轉性投資,難以改變既有經濟格局,但試問,台灣還能有幾個三、五年?
        類似問題皆出現在馬政府推動的各種振興經濟及產業的措施或方案,一言蔽之,就是「形式重於實質」,只有表面功夫而已。有鑑於此,我們呼籲馬政府須對當前經濟問題開出正確處方,擬定立竿見影的行動方案,任何重大措施都應有可供檢驗的具體案例或指標,實實在在地做幾件讓人民刮目相看的政績,才能突破困境,擺脫拚經濟不力的陰影。這也是馬政府振衰起敝的唯一機會。


全文網址: 務實不務虛才能突破經濟困境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256721.shtml#ixzz2izPRsfXh
Power By udn.com 

=======================================
南韓Q3經濟成長率3.3% 近兩年最高  
南韓第3季經濟年成長率達到3.3%,是將近兩年來最高,顯示復甦力道增強。
南韓央行25日公布,第3季國內生產毛額(GDP)較去年同期成長3.3%,略優於路透調查經濟專家所料的3.2%,也較第2季2.3%加速成長。
但澳盛銀行經濟專家指出,儘管南韓第3季表現讓人放心,但中期前景並無改變,「海外需求漸漸面臨考驗,內需持續受追加預算的短多激勵,但並非長久之計。」
本月初,南韓央行把明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由7月的4%降為3.8%,警告全球貿易成長前景不如預期,也受到市場預期聯準會(Fed)縮減貨幣刺激政策的影響。
另外,受韓元近幾個月強勁升值的影響,投資人看好南韓基本面較強,紛紛把風險較高的亞洲新興市場轉進南韓。韓元兌美元匯率6月底以來已升值8%,兌日圓匯率升值6%。


全文網址: 南韓Q3經濟成長率3.3% 近兩年最高 | 國際財經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253238.shtml#ixzz2ioDYuShA
Power By udn.com 

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

豐田經營策略:TOYOTA是2012全球汽車銷售冠軍,通用GM落居第二!2013前三季 持續領先!

豐田汽車2013第三季獲利大增70%,並宣布將年度獲利預測調升13%至逼近破紀錄的水準。弱勢日圓刺激出口、美國銷售持續增長,使豐田得以繼續遙遙領先同業對手。
上季合併營收增加16.2%至6.28兆日圓,但銷量從225萬輛略減至224萬輛。
豐田並宣布本年度(迄明年3月止)淨利可望達到1.67兆日圓(169億美元),
遠高於原先預測的1.48兆日圓,並且逼近2007年度創下空前新高的1.72兆日圓。
豐田(No.1)公布,2012年包含子公司日野與大發汽車在內的全球銷售躍增23%,達到破紀錄的975萬輛,優於上月初估的970萬輛,超越通用(No.2)929萬輛與福斯(No.3)907萬輛,重奪全球銷售冠軍寶座。
    隨著全球衰退陰影消退,加上新產品助攻,與從生產中斷的陰霾重振旗鼓,是豐田去年銷售增溫的主因。豐田在2008年勇奪全球汽車龍頭寶座,終結通用連續77年的全球汽車霸主地位,直到2011年因日本與泰國天然災害導致生產中斷,又將冠軍拱手讓給通用。
    但是2012年一共有1,620萬輛交通工具因為各種問題、錯誤與潛在危機而受到原廠召回檢修;這個數目包含了汽車、貨卡、摩托車以及休旅車等不同跨領域的總和。在最終統計中,Toyota集團以530萬輛的驚人成績,獨佔排行榜首,這也是他們在過去的四年中,第三次拿下冠軍;以今年為例,純就數值看來比例高達33%,也就是說每三輛可能有問題的車款,就有一部是出自於Toyota之手。除此之外,美國政府也對Toyota在召回過程中的延遲,開出了高達1,735萬美金(超過5億台幣)的罰款,同樣是傲視群雄。
    如果純粹就比例的概念看來,不難理解其他大車廠的品牌,也都會在召回榜的名單上;只是相較之下,Toyota車款所佔的數目,也實在明顯有些突出,是否也代表著原廠除了在衝大製造與銷售量的同時,應該更加注重品質的維持?

豐田2013年組織變革
   2013/4/1起,引進該公司成軍76年以來的首位外部獨立董事、加速世代管理階層交替,以及簡化該組織的決策過程等。
    還把旗下業務濃縮為4大領域,以「釐清營運與獲利責任,並且加速決策過程」,並且設立新部門以負責北美、歐洲與日本等已開發國家市場,另外1個部門則專職新興市場。此外豐田的豪華汽車部門未來也將加速發展,並直接歸豐田章男管理。
豐田油電混合車全球銷售迄今已超越500萬輛,為曾經飽受外界質疑眼光的混合車技術立下重要里程碑。Prius本來不受看好,在日本和美國推出後大賣,跌破眾人眼鏡。從1997年全球第一款量產混合車Prius上市以來,截至今年3月底豐田的混合車銷售累計達512.5萬輛。混合車目前占豐田全球銷售的14%,占日本銷售40%。

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競爭策略:全球最便宜汽車印度的 Nano 為何遭遇失敗?

    印度Tata定價約2,000美元的基本款小型汽車Nano於2009年推出,
當時它的賣點是,它將會改變印度和其他發展中國家消費者交通的方式。
但這場低成本汽車革命失敗了。Nano在印度國內銷售慘淡,出口也逐漸枯竭,
已經成為關於“雄心勃勃但慘遭失敗”的警示故事。

原因一、 進入印度中產階級行列的人想要便宜的汽車,
並不想要顯得廉價的汽車──
而且他們願意為形象更高檔的汽車付出的代價高於塔塔的估計。

原因二、今年印度經濟急劇減速,打擊了整個汽車業銷售,
對於塔塔來說也是雪上加霜。


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

台灣社會欠缺前瞻的、國際的見解,也太注重內部政治,容易形成國家發展的危機。

台灣需要改變,需要快速、勇敢、果決的改變。
若是只關注內部邏輯,很可能贏了某些抗爭,
卻減損了台灣在政治選擇上的永續實力。
希望每一位愛台灣者,
都能多思考一點經濟,少一點政治!


台灣往何處去?
一九六八年,長沙高中高一生楊曦光寫了一篇「中國往何處去」的文章,被以「反革命機會主義」之罪名下獄十年。曦光出獄改名楊小凱,赴美留學後成為知名經濟學家,也是我的好友。他生前好幾次來台灣,都向我感慨:台灣社會欠缺前瞻的、國際的見解,也太注重內部政治,容易形成國家發展的危機。
的確,今天的台灣政壇與媒體,真的缺乏「台灣往何處去」的宏觀思考與探討。台灣社會對「往何處去」討論最多的,當屬統獨議題,而且這些討論多為分析性、主觀期待性。然而絕大多數的台灣人都會同意,我們的政治未來要由台灣人民選擇決定;故個別人物的主觀期待或分析,頂多只是遊說人民的劇本。台灣的政治領袖也許太在意自己的政治劇本擴散給多少現在的選民,而忽略了「未來世代的人民是否還有比現在更寬廣的政治選擇的實力」。

2013年9月24日 星期二

產業策略:台灣虱目魚如何成功登陸?

這個案例 台灣特產(虱目魚)如何打進大陸市場? 很值得 關注&學習!

    如何 借用 大陸官方力量+資源協助 進入 大陸市場?
王文宗在接受經濟日報專訪時表示,大陸對台契作養殖虱目魚,目的是提供台灣業者在大陸市場通路還未建立前的基本保障。

    剛開始是 大陸政府收購(補貼) : 但大陸消費者不認識 虱目魚 當然沒有銷路?

目前 產品多樣化 :
    王文宗指出,除了原本的全魚輸出外,公司增加了魚肚、魚丸、魚酥等產品種類也是重要原因。「加工品的利潤向來比全魚還高,未來將加逐年增加加工品比例。」因應業績快速成長,學甲食品今年準備集資蓋冷凍廠、魚酥加工廠,並逐年擴大養殖面積。

行銷上 :設法接觸到最終消費者(Final Users)
     A) 參展+拜訪 通路商:王文宗日前來到廣東,拜訪採購學甲魚丸的深圳官員,並參加第二屆廣東(佛山)安全食用農產品博覽會(簡稱「農博會」)

     B) 行銷通路策略
           B1) 「武漢模式」:在武漢,學甲與當地最大連鎖超市—武漢中百集團合作,如此就能立即在上百家賣場直接上架。

           B2) 「深圳模式」:透過政府機關、公務員食堂(餐廳)推廣,接著由上而下鋪貨到各個超市。

2013年9月20日 星期五

司改&立法改革:用特權或金錢 "關說" 正常 嗎"?如果你是被害人 可以接受嗎?

[犧牲大我  完成小我] :荒謬的司法院&立法院 運作過程!

台中高分院法官胡景彬,在上月狼狽就逮。
胡景彬十幾年前就因上酒家接受性招待、外遇生女,也受到懲戒;
如今出事,同儕都覺得「不意外」。
「胡景彬們」之所以絡繹不絕,理由很簡單:檢察官、法官不是聖人,
他們也有七情六慾貪嗔癡念;但他們手握審判大權,在承辦的案件中呼風喚雨稱王。
要節制他們濫權,須仰賴制度的有效規範,不能徒以泛道德呼籲期待他們自制。
要杜絕不肖司法官的貪瀆路,唯一途徑,就是要讓他們得不償失:一旦被發現違法涉貪,很快就會受到重懲或入監,且時時有吹哨者監督其辦案;如此,他們才會罷手。但高調常彈卻從未落實的司法改革,顯然失靈了,也因此敢貪者照樣放膽前行。
胡景彬案正是鮮活的例證。他私生活靡爛,投資地下錢莊,錢財與重利業者糾纏不清;然而,由法官組成的「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只休他三年職,他的刑案更審了十年,卻從「有罪」改判「無罪」,因而得以復職。總之,無論懲戒或審判,或失之輕縱,或拖泥帶水,對法官權益的考慮總是遠甚於捍衛司法的價值。
這正是問題的關鍵。司法判決審理檢察官、法官的案件,脫不了維護「自己人」的思維,司法伸張公平正義,已淪為虛浮的宣傳口號。再加上「審判獨立」的過度保護,貪瀆法官的心證空間無比寬廣,反正做的是無本生意,為什麼不賭一賭?可以說,是無能的司法環境縱容了貪汙司法官的存在。
要減少貪汙誘因,對貪瀆的司法人員重懲速判是必要的。
公平正義的確不應有後門可走,但後門不會自動關閉,須靠對核心價值的堅持、完善的制度監督,才能封住。每一件貪汙案都是恥辱的印記,司法界必須正視豢養收賄法官的環境因素,從內部徹底改革做起。
===========================================================
政務官甲:「王金平在立法院,為何總是以八十%的代價,換取二十%的收穫?我看不懂!」
政務官乙:「你可以換個角度看:八十%的點點滴滴皆是社會成本、國家資源付出的代價,二十%則點點滴滴皆是王金平個人的人情收穫。」

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

問題分析:暴雨淹水的治標與治本改善對策!

因應氣候變遷,都市越來越重要的防水、治水工作。

為改善一遇暴雨來襲就發生淹水情形,
政府部門應該參考外國作法,
主動修改建築及都市計畫相關法令與規定!
例如 新北市府將訂出一套完整規範辦法,
納入公部門及民間建案,落實「透水城市」,
以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

治水要先知水 花大錢不如換腦袋

  • 2013-09-06 02:17
  •  
  • 中國時報
  •  
  • 【本報訊】
     近日,中央政府火力全開批評地方,編列的人均治水經費甚至「買不到一顆茶葉蛋」,治水預算低得讓人「毛骨悚然」。中央此舉固然揭開了地方要工程、輕治水的部分面紗,卻也模糊了治水的全貌。
     政治分藍綠、政治人物噴口水,老天爺可不管這一套,雨要下哪、就下哪,「水往低處流」才是唯一不變的真理,流不出去就淹水,絕對不分藍綠,公平得很。
     如果不是中央財政拮据,實在沒有辦法再按照過去的手段編列治水預算,恐怕未必會大張旗鼓地和地方打這場口水戰。但實際上,台灣過去完全從工程出發,力求「人定勝天」的治水思維,也早就到了不能不改的地步。
     面對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的大環境,久旱、暴雨出現的頻率一定會越來越高,過去傳統以20年或50年洪水頻率為基礎的整治設計,也將越來越不足恃。這次台南新營最大時雨量達到100毫米,不僅遠超過系統的設計,全球大概也沒有幾個排水系統能夠承受。幾可斷言,未來只有不淹水的雨量,不會有不淹水的系統。
     大禹治水的故事,每個人都耳熟能詳。治水問題複雜,原理卻很簡單。地勢高的地方,靠重力排水,只要有適當的渠道,水就會順勢往低的地方走;至於地勢低於海面的地方,就只能靠堤防、抽水機等外力,把水抽掉。

2013年8月18日 星期日

轉型策略:都市更新(文林苑、大埔)和車站改建(台南鐵路東移),應該從社區營造的角度出發,所作的決定應該要對歷史與子孫負責!


都市更新和車站改建,應該是一場成功的社區營造,應該要對歷史與子孫負責
從改建過程中提煉政府與社區的關係,
也讓更新的都市更貼近居民的生活需求,才是雙贏之道。
從這樣的觀點出發,大埔和南鐵的糾結才會有更好的解決。
政府(含建商與學者)及當地居民是否應該多花時間與精神,
先深入了解 在地的地理、歷史與傳統文化特色,
並且想清楚這些建設與改變,會造成哪些影響與後果?
幾十年後,可否抬頭挺胸面對後代子孫與歷史?
然後透過大量的溝通與協調(各項問題與歧見),
形成共識再逐一落實(不要急功近利)!


2013年8月7日 星期三

危機管理:羅智先帶領統一企業創出佳績,但要如何預防避免 再次發生食品安全問題? 重建消費者的信心?


四十六歲的統一,去2012年合併營收約4300百億台幣,在台灣奪下速食麵、即飲茶、瓶裝水等龍頭。並由統一超商領軍,在藥妝、餐飲佈下綿密的流通網絡。
但是為何在塑化劑風波兩年後,
台灣食品巨頭統一企業再度捲入食品安全風波。
這是消費者心中最大的疑問?
羅智先要如何避免 再次食品安全危機? 
重建消費者的信心?

當上副總後,羅智先開始「革命」,帶領統一打一場非傳統的戰爭。

○二年開始,他喊出要統一更積極地開放自己,和別人合作打仗。之後,他陸續入股國內與海外公司。其中,買下光泉三成股份,更因統一與光泉兩強聯手,打破原來味全、統一、光泉在台灣乳品市場三分天下的平衡。

○六年,統一開始入股德記洋行。統一可以利用德記在餐廳等綿密的特殊通路,雙方也可以互相代理產品。最近,德記洋行就引進統一在大陸熱銷的老罈酸菜牛肉麵、阿薩姆奶茶和冰糖雪梨茶,銷回台灣。

羅智先重價值,要做品牌。

處分萬通銀行、統懋等非核心的轉投資事業持股,要求專注本業。

「品牌精耕、資源聚焦」,是他的產品策略。他每年拉出毛利線,沒有效益的就砍,集中資源。
統一一百年年報就指出,它們擁有超過八十個年營收逾億元的品牌。
統一企業總經理羅智先聚焦明星產品經營策略奏效,大陸營收去年首次突破1,050億元大關,短短兩年內營收倍增,躋身大陸前三大食品業者。

2013年7月25日 星期四

轉型策略:整合 與 鬆綁 是搶救台灣最簡單又有效的二帖藥!

行政簡化+鬆綁:不為也! 非不能也!
新北市長朱立倫力推離島居民可在新北辦理身分證相關業務,因以便民為首要考量,為他贏得不少掌聲。既屬便民之舉,為何內政部無法順應民意?無非涉及法律該如何解釋,以及公務員擔心「萬一出事誰負責」的保守心態。

對照大陸總理李克強上任後,承諾要把國務院的行政審批事項,從1700多項削減1/3以上。

請問台灣的各部門與各縣市主管 作何感想呢?
鬆綁不用花錢,卻能創造最大商機、創造就業機會。行政院政務委員薛琦也說,唯有鬆綁,才是救經濟的正道。

新加坡發展策略! 國家有願景及長期目標(在2061年前達到供水自給自足)+策略(透過大型蓄水及海水淡化和循環再利用)+整合全社會資源!

為何新加坡能台灣不能? 

1.國家有願景及中長期策略目標:
       以水資源為例,新加坡設定在2061年與馬國的百年供水合約到期之前,能達到自給自足,降低對外來水源的依賴。(台灣的水資源策略與目標呢?) 自2006年起,新加坡水公司的數量成長1倍至100家,在2015年前增加1.1萬個水資源相關工作的目標,目前達成率已經過半。

2.策略展開行動計劃:
       長期仰賴馬來西亞供應水源的新加坡,欲透過大型蓄水計畫,以及海水淡化和循環再利用等技術達成目標。新加坡水源不足係因為淡水直流進海洋,而且熱帶性氣候讓水資源因蒸發流失。過去加冷河流經多段水泥河道,雨季河道可能氾濫,然後又任其蒸發 (問題類似台灣)。碧山宏茂橋公園欲藉由「收集、減速和儲存雨水」3步驟,保留珍貴的淡水再利用。
        海水淡化目前供應星國10%的水量,預計50年內將提升至30%。
     再循環的新生水(NEWater)是星國主要的工業用水,用於冷卻機器等用途,2061年前供水量將提升至50%。

3.整合社會資源(不分朝野 全民參與 善用新科技)
       為了迎接2015年的建國50周年慶(對照去年台灣的建國100年活動),新加坡一些社團展開「大家都來寫歷史」的活動。目前新加坡民眾已提供了超過40萬件的「記憶」,包括手稿、錄音、照片或圖片、電子書及視訊,都已PO到這項工程的官網上,或是透過免費的iPhone應用軟體。在120個伙伴團體及130位志工的支持下,希望能記下500萬新加坡人每一個人的記憶。
「這是我們這一代奉獻出的禮物。歷史並不只是為了領導人所寫的,也是為一般老百姓而做的。

2013年7月12日 星期五

競爭策略: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該反彈的是大陸服務業者,他們該擔心台灣業者橫掃大陸市場。

    因為兩岸簽署 [ 服務業貿易協議 ],
台灣的服務業 也從參加 "台灣區"運動會 變成比 "中華" 運動會!

因此台灣具有競爭力的服務業 會 進軍大陸,
相對的 陸資也可以進入台灣!
所以 提升 本身的競爭力與客戶忠誠度,
贏過大陸 才是永續經營的不二法門!
不然就 可能被淘汰,
命運就像過去20年競爭力不足的製造業!


2013年7月8日 星期一

競爭策略:兩岸除了競爭 還可以合作! 結合雙方優點將市場做大,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以音樂&運動項目為例!

CASE1. 台灣女網好手謝淑薇和中國大陸女將彭帥搭檔,聯手在英國溫布頓球場摘下了女子雙打冠軍金杯!
    網球雙打最大的挑戰就在默契,須有較多的搭配練習,兩人才能磨合成為一體;而謝淑薇和彭帥之間,就有這種難得的契合。謝淑薇的球風被稱為「鬼之切球」,形容她的截擊出手詭異,在網前尋找突破機會;而彭帥善於長擊抽球,守住底線滴水不漏。也因此,兩人聯手,往往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能量。這對「海峽搭檔」,六次合作,六次奪冠,祕訣在此。

CASE2. 第24屆金曲獎,來自上海的李婭莎獲得台語最佳女歌手,這次是她第二次入圍金曲獎台語女歌手,也是她第一次得獎。李婭莎上台領獎時開心落淚,「天啊,謝謝,謝謝觀音菩薩,真的沒想到」,她感謝歌迷一路的陪伴,也感謝評審看到她在台語歌曲所作的努力。

CASE3. 我是歌手》不只灑錢 而是對完美的執著
高收視率、高台灣成分、高質感、高收益,《我是歌手》不僅成為兩岸共同的熱門話題,為華人歌唱節目樹立全新里程碑,更在台灣的電視圈丟下一枚震撼彈。單集人民幣1500萬元(約7221.6萬台幣)的超高製作費,令台灣製作人咋舌,但洪濤認為這是「花對錢」。因為,節目強調對藝人、對音樂都必須有「態度」,這些正是為了追求音樂專業完美極致的必要投資。
以攝影機來說,錄影現場韓版僅有10部,但中國版同步就有47部開動,工作人員高達3、400人,光一個編劇組就20人。
不是拍連續劇,幹嘛有編劇組?事實上,編劇功能是紀錄、規劃、安排音樂型式、編曲行程、表演設計,甚至每一個藝人身邊都放了一個編劇,隨時緊跟,記錄下這個藝人的所有行動、想法,然後隨時回報,立即調整。

2013年7月2日 星期二

國家競爭力:中國對亞洲各國的GDP的影響力有多大?

澳洲:3分之1的出口都銷往中國,出口商品主要以鐵、煤礦等開採類商品,在2012年僅佔澳洲GDP的5%左右
日本:大約有超過5分之1的出口都是對中國,但是在總產值裡卻僅佔3%
越南大約17%的出口都輸往中國越南對中國的出口,約佔其GDP的13%左右
韓國:出口約有15%都是銷往中國,,去(2012)年至韓國遊玩的外國遊客,約有4分之1來自中國。
新加坡:對中國的出口更是高佔其GDP的32%。
台灣:兩岸貿易中加工貿易的比重佔65%以上,呈現“台灣接單、日本進口、大陸生產、出口歐美”的格局
從臺商赴大陸投資的行業分佈看,過去製造業一直佔投資總額的9成上下,2009年後服務業投資佔比快速上升,目前已近3成,而製造業比重下降至7成左右。
大陸海關總署公佈的2012年外貿數據中,兩岸雙邊貿易總額為1,689.6億美元、年增5.6%,佔大陸同期外貿總額比重的4.4%。其中,大陸對台灣出口367.8億美元,年增4.8%;大陸自台灣進口1,321.8億美元,增長5.8%。

2013年6月28日 星期五

為何韓國大學畢業生的平均起薪是台灣的二.六倍?因為台灣是資本家的樂土!台灣的營利事業所得稅率只有17%,大老闆股票增值不需要繳資本利得稅,擁有大量房地產的的富裕階層也僅僅繳納象徵性的增值稅,政府稅收主要靠薪資階層的個人所得稅。所以 二代健保、年金...等都要靠薪資階層負擔!

如果現代汽車、三星電子、浦項鋼鐵有機會比照台灣一樣持續壓低薪資,他們也寧可凍結員工薪資,讓公司的股價更高、股東獲利更大、管理層分紅更多。
關鍵在於韓國的龍頭企業沒有這個選項。
     台灣的資本家在勞資博弈的過程中是永遠的贏家。
第一,台灣的資本家他們普遍不需要面對強大的工會,原來具有集體談判實力的少數工會組織,在國營事業大量民營化後早已土崩瓦解;
第二、台灣的資本家他們普遍享有產業外移的選項,可以運用中國大陸的廉價勞動力作為槓桿,迫使本地勞工接受工資凍漲,也迫使政府不敢輕易提高基本工資。
     相形之下,韓國的現代汽車、三星電子、浦項鋼鐵等明星集團企業並不享有大量外移中國大陸的選項;相反地,韓國的工會可以運用罷工與集體談判機制迫使這些龍頭企業不得不讓薪資增長與企業盈餘增長掛鉤。這些龍頭集團企業帶頭調薪就引導了其他大型企業與政府部門跟進,然後這種指標效應一波波的向其他經濟部門擴散,最終帶動韓國整體薪資水準的持續增長。
     結論是,在政府難有所作為的情況下,近期內台灣高端人才外流的趨勢很難阻擋;其次,未來台灣整體薪資水準取決於大陸沿海工資的上升速度;要等到大陸發達地區的工資追趕上來後,台灣的勞工才有機會爭取較高的薪酬。

2013年6月16日 星期日

強化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系統的四步驟!

行政院科技會報與經濟部推動安心食品履歷追溯雲端運用計畫,整合供應鏈上下游的履歷資料,並匯入公部門督查資料,匯集於「安心食品履歷追溯服務網」平台,包括統一、泰山、南僑、味全、聯華食等國內十多家食品業者均有產品加入。

強化 食品的 [源頭管理]+可追溯鑑別
只是踏出正確的第一步! 

如果要更完善,
第二步 則要要求 所有食品大廠,
對於所有的產品(含委外)都要納入  [源頭管理]+可追溯鑑別,作好食品供應鏈管理!

第三步 則應該 管控通路上的所有上架食品,
要求所有零售通路,負起責任確保食品品質與安全無慮!

第四步最難,則應該推廣到所有 攤販,都具有正確食品安全知識,不使用、不亂添加 違法的食品添加物!

這樣才能讓大家 吃得安心與放心!


2013年6月13日 星期四

科技趨勢:網路、科技的應用,正在改變我們身處的世界,進而逐步顛覆傳統的工作模式!

新科技如下將影響我們工作,
A) 虛擬互動 品質不斷提升
B) 科技運用 縮短數位落差
請思考上列的重要趨勢,
對我們 是機會 或 威脅?
要如何因應?

2013年6月2日 星期日

食品安全管理,政府應付的責任與系統如何改善?

以這次毒澱粉風暴暴露的病灶檢視,政府的把關處處可見疏漏。
第一,法有漏洞:在前端的食品規範部分,留下了制度性的大漏洞讓不肖業者利用「複方添加劑」毋需檢查的黑洞,摻入違法工業原料在各項食品中流竄。
第二,抽檢消極:中段的例常追查檢驗有欠積極或毫不確實放縱廠商販售違規物質及濫用過期原料,致毒澱粉存在近廿年卻毫無所覺。
第三,執法不力:後端對於違規業者的行政懲處太過輕慢,司法究責更是荏弱無力,產生不了嚇阻作用,這也是業者不惜以身試法的主因。這次,立法院雖快速修法提高了對不肖業者的罰則,最重可處無期徒刑;但未來司法審理上是否會相應作出重判,仍在未知之天。原因就在,政府不同部門在「立法」和「執法」之間一直存在偌大的落差,不僅司法審理如此,行政處分亦然。官員平日缺乏積極「依法行政」的意識遇上風暴就更只能推託走避;俟風暴止息,則又一切故態復萌。

當業者的良心顯不可靠,那就只能靠政府的行政監理負起終極的把關責任了。政府的把關工作,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一是前端的制度性規範,對於容許添加和不可添加的物質明確條列,清楚訂出容許比率,讓食品業者有所遵循;
二是中端的例常或機動性檢驗,透過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督促廠商依法行事;→ 應參考ISO9001系統要求(產品鑑別與追溯),建立供應鏈上下游的相關履歷;或者仿國稅局作法,要求確實紀錄並申報進、出品項與數量。
三是後端的違規責任追究和懲處,這是食品安全危害發生後的矯正、追償與補救。→ 關鍵不在嚴刑峻法,在於徹底執行!

2013年5月31日 星期五

分享文章-馬雲時代的結束:相信接班團隊

來源:京華時報
 
馬雲在杭州宣布自己“退休”,卸去阿裏巴巴CEO頭銜,並出任大自然保護協會中國理事會理事長。他仍是阿裏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但通俗地說,他退居二線了。
馬雲自己說,要相信接班團隊,年輕人比老將更有優勢。沒有了天才或偉人,地球照轉。喬布斯也曾急流勇退,雖然出于健康方面的無奈,但他要投資者相信沒有他的蘋果將繼續創造偉大的產品。比爾‧蓋茨也退了,微軟照舊在業界風生水起。
馬雲的意義與喬布斯類似,都在于對人性及人類需求的洞見,把創新作為目標與手段,把自己的公司帶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喬布斯自豪的是他推出了ipodiphoneipad等一批革命性產品。而阿裏巴巴作為電子商務平臺,使商場在網上、就業在網上、購物在網上,人們的生活方式由此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阿裏巴巴的成功,本質是一種創新,它得益于馬雲的洞見。
但馬雲遠未終結中國電子商務的創新,網際網路、信息領域的創新更是空間巨大,機會多多。網際網路需要新的馬雲,各行各業需要馬雲,不是補充一個,而是呼喚成百上千。
創新,是企業核心競爭力所在,也是現代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阿裏巴巴、百度、騰訊在中國是老大,但把他們與美國同行比,其創新能力明顯不足,但對于中國,像馬雲這樣的人,對網際網路、民營企業、未來經濟形態等方面啟示巨大。
馬雲退了,據說他也有意從事創業教育、做風險投資,這並不比他擔任阿裏巴巴CEO的意義低。喬布斯創辦蘋果公司,三個合夥人中有一個叫馬庫拉,是一個風險投資家。喬布斯有錢後,也對Adobe公司、好萊塢皮克斯動畫進行風險投資,把它們做大了。中國經濟的轉型需要培育創新能力,如果馬雲真的從事風險投資,那他就不是隱退,而是角色轉型。
 

找人:人才永遠不夠!但你是人才嗎?

 作者: 兩岸知名人力資源專家 黃至堯

    1997 年前後,記得當時是我第一次踏上“上海”這繁華的十里洋場,從那時開始似乎我的人生就跟 “找人” 結下了不解之緣, 當時叔叔在徐家匯一手創辦了“大千美食林”,老一輩的上海人應該對這個名字不陌生, 為了讓上海人嘗到來自台灣的燒餅油條,當時還在唸書的我, 接下了生平第一個“找人”案子!需求很明確,就是找一知名豆漿店的老闆,來上海教這裡的師傅,如何做出好吃的台灣味燒餅油條。

    我心目中的知名豆漿店,就坐落在仰德大道旁的至誠路上,那是一家60平米左右,不算大的老店,在當地方圓百里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店門口總是停滿了黑頭車,基本上只要是住在陽明山的達官貴人,顯少有人沒吃過他們家的豆漿!要知道在那個年代,要說服老闆和老闆娘放下自己手邊的生意不做, 來大陸教徒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今回想起來仍覺得有趣!由於這個特殊的經驗,也讓我學習了原來麵粉還有分,高、中、低筋之分…
    回顧在上海擔任獵才總監的這些日子,各式各樣的案子,大到百萬年薪,一次找 15 個總經理,小到餐廳的前臺,百貨公司的銷售員…
    從幫客戶找人,到教客戶找人,到幫客戶找找人的人,還有派人到客戶公司幫忙找人… 該接的、不該接的我差不多都做過了,每個案子的背後都有說不完的故事, 因為有著足量的資料庫再加上兩岸顧問團隊的支持, 因此我常說:沒有找不到的人才,只有用了不會找的獵頭,還有一說是“沒有找不到,只有付不起”哈!
    上個月返台參加董事會,在松山回上海的飛機上,身邊坐了一位 20多歲的年青人,這是他第一次到大陸,大學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只好到美國留學,主修工業設計,返台一年多工作一直很不順利,最後終於找到了一家港資嬰幼兒產品公司,該公司設計部門在大陸,因此理所當然就到大陸報到了。他臨下飛機前,跟我說了一句讓我很有感觸的一句話,他是這麼說的:真的沒想到,第一次到大陸,就是來報到!相信很多人都想不到,但我也相信這會是趨勢!
    由於工作上的需要,必需瞭解最真實的人力現況,需求與缺口。因此經常與客戶的高層面對面溝通,這也讓我親身經歷了兩岸人才供需的變化,以往台資企業的核心幹部大多為台幹,薪資加福利基本上是台灣成本的 3 倍,然而隨著時空的轉變與陸籍幹部的能力大幅提升,再加上陸籍幹部擁有在地優勢資源,更多的台資企業願意賦予陸幹更重要的責任與機會就以我經手的案件中,陸幹年薪超過台幹也不足為奇!近年來,台幹的薪資加福利基本上也與台灣越來越接近了,可以說唯一的差別也就是住房與機票了!
    隨著台灣的經濟發展緩慢,工資幾乎零成長,加上台灣內需市場發展有限,最終導致人才輸出的比例大幅提升,因此不單單只是高階的主管,愈來愈多的基層上班族或是應屆畢業生也不得不將就業的目光放在了大陸!我可以大膽的說未來台灣上班族,將視大陸為「必然」的上班地點。台灣人才,挾天時、地利、人文之便,登陸中國職場發展,當然會成為其考量的首選,有其捷足先登的勝場。目前在大陸台籍幹部在台資企業仍佔有相當的比例,非官方統計至少有百萬臺胞在大陸,而台灣三十歲以上的上班族近76%,計畫可能到對岸發展。
    由於兩岸文化的落差,造成兩岸人才的成長環境不同,兩岸人才的特質也有所不同。近年來我發現越來越多的大陸民營企業主懂得如何運用台灣人的長處與優勢,協助他們的企業提高競爭力並創造差異化我親自經手的案子也不在少數,最近就在忙一個大項目, 陸資控股公司希望一口氣找十幾位台籍高管團隊!
    最近常有朋友們問:現在世界經濟環境景氣不佳,歐、美、日本經濟一片不好,中國經濟近來景氣似已趨緩,到中國發展還有機會嗎?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也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經驗告訴我無論景氣好或壞的時空背景下,都有成功賺錢的事業,當然也有失敗倒閉的企業。求職者如能夾帶著產業經驗的移植,對一些本地的企業來說還是很有價值的。在某些產業與職務上,大陸人才的「質」或「量」還不足,所以給了具備「一定專業水準」的臺灣求職者,很好的舞臺和機會發揮。環境永遠考驗著人才,但我更相信人才永遠能開創新局。機會天天都有的,只是機會不一定屬於你!

    我個人很看好餐飲連鎖業,還記得前不久台灣剛公佈新世代最嚮往100大企業,王品集團獲得冠軍,這個調查進行7年來,第一次由餐飲服務業擠下科技業,奪下寶座。過往台灣優秀人才第一目標不是金融就是 IT,曾幾何時餐飲業取代了所有的產業成為新世代最嚮往100企業榜首!隨著王品,85C,瓦城…先後在臺上市,元祖也即將在大陸上市,許多登陸的連鎖業都有不錯的表現。85C 改變了上海人對咖啡與麵包蛋糕的認知與定義,鼎王也在古北的黃金城道開了第一家店,客單價不便宜但生意還是很好,Coco珍珠奶茶賺成什麼樣子就更不用說了,代官山在上海,南京,杭州…不排隊別想有位子!

真的找不到工作嗎?對上述這些高速成長的企業而言,人才永遠是不夠的!你是人才嗎?似乎才是重點!你可以問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1.     你最想要的是什麼?
2.     你的目標公司是?
3.     你的目標公司目前最缺乏什麼人才?你是他們須要的人才嗎?
4.     你可以為目標公司創造什麼價值?
5.     告訴我一個對方非用你不可的理由..
結論:
    對於想前進中國職場的朋友,除了充實專業上的自我條件外,我強烈建議在心態上應有「換個位置,就該換個腦袋」的準備。在初到中國發展時,需要適應不同的環境與企業職場文化,發現一些看似不合理現象的背後,其實都有其存在的原因,不要立即排斥、否定或逃避,反而應當面對問題、分析理解、體諒包容、求同存異,維持並發展職場裡的良好關係相信你會喜歡這個國際級的戰場。

2013年5月23日 星期四

食品安全:政府與立法院 無能為力,社會大眾只能 自力救濟!


義美使用過期原料製做小泡芙,遭罰款十五萬元;
販售毒澱粉的協奇與怡和,則僅分別罰款六萬。
相對於他們製造的危險和恐慌,如此荒唐的罰款,只證明衛生部門真是紙老虎。
現在,請
A) 朝野立委:立刻捲起袖子,好好把這部「食品衛生管理法」裝上牙齒吧!
B) 行政部門:盡忠職守,勇於承擔責任 徹查不肖業者!



2013年5月15日 星期三

台灣的產業政策與結構 急需轉型並提高附加價值!

    台灣製造業面臨轉型危機,亟需有效的產業政策,協助產業增進高附加價值。過去政府產業政策對台灣經濟發展有重大影響,例如19801990年代的電子代工、半導體產業政策。現在台灣製造業,面臨高附加價值等創新轉型,政府政策與配套措施完備與否,將是影響台灣製造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台灣產業轉型喊了十五年,政府還停留在依靠製造業發展的思維。台灣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高仁山說,創新的行動力,才是未來台灣最大的競爭力「繼續搞製造業,只是讓台灣再停滯十五年。」
目前台灣的GDP中,大約只有二八%來自製造業,剩下七成都由服務業貢獻,製造業的毛利低、成本高必須要有大量資金投入才能撐起來。」高仁山說,加上台灣本身沒有足夠資源,人力成本也不比東南亞國家低廉,即使政府不斷將資源砸在製造業上頭,一樣很難在市場上掙得一席之地。
  「台灣現在的困境在於,政府無法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年輕人的起薪低、工作機會少,導致多數人寧願出走。」高仁山直言,他在美國擔任過研究助理,深知國外薪資水平比台灣好太多,如果不是身為長子必須擔負家庭責任,也不會回來台灣工作。但台灣並非沒有人才,而是留不住人才,他強調,想要留住台灣的年輕人,政府的政策應該要能提供他們發揮的空間。
  「台灣人需要走出去,台灣青年應該到國外走走」。駐台北韓國代表丁相基說韓國社會競爭壓力很大,所以幾乎所有大學生都會想辦法以交換生或海外研修語言的方式,至少到國外研習半年或一年以上。透過在國外的學習與獨立生活,增廣國際視野與學識,甚至在生活技能上得到助益,自然能夠增強競爭力。
  台灣是個出口導向經濟體,因此,位於中日韓與東南亞等大型經濟體之間,做為東亞樞紐十分有利,條件得天獨厚,他也覺得台灣適合加強扶植創投業。
  曾經在李明博左右擔任韓國經濟政策顧問的李鍾和說: 「去年韓國出口減少一.三%%,三月分韓國的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再次下修,從三%減為二.三%。就是因為,韓國太過依賴出口了。」李鍾和認為,過度依賴消費性電子出口,這是亞洲國家的「通病」。
  韓國政府正努力推動服務業發展,重新提高我們的經濟發展動能。」李鍾和指出,韓國雖然電子製造業是亞洲排名第一,但服務業的生產力,在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是倒數第二。「而服務業最主要的活動,也就是韓國一直不重視、看似不重要的中小企業。」
  「台灣其實很有轉型的機會。韓國的大財團結構很難改革,政府還得花大筆大筆的錢,以鼓勵中小企業,但是台灣的中小企業力量已經很強了!你們轉型為內需應該更容易才是

2013年4月22日 星期一

國家發展策略:台灣在1970年代能克服政治(退出聯合國)與石油危機,轉危為安,奠定後續20年經濟成長之動能!台灣能否再一次轉型成功?


     台灣經濟過去也曾悶過,但在內閣提出創新的經建計畫下,總能浴火重生。以民國63年為例,這一年石油危機席捲全球,美、歐通膨率升逾10%,日、韓升逾20%,而台灣卻超過40;這一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亦僅1.1%。台灣在退出聯合國不久又逢此經濟大風暴,情況非僅是悶而已,更是茫然與惶恐。但當時在院長蔣經國及經長孫運璿、財長李國鼎等閣員力挽狂瀾下,台灣隨後訂出六年計畫,設置科學園區,為台灣產業升級預做準備,使得台灣能在隨後二十年出現強勁的成長動能,並讓國人普遍分享成長的果實。
    李國鼎在63年的演講中表示,內閣已就因應這一波石油危機提出四項原則:鞏固經濟發展之基礎、保持國家財政之健全、照顧大眾生活的利益、增進軍公教人員的福利,另外特別要照顧中低所得階層的利益,以謀其生活安定,他以「寓社會意義於財經措施」強調所得分配的重要性。

196612高雄加工出口區設立,面積達68.36公頃,為中華民國第一個加工出口區。
198091日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成立,同年1215日,新竹科學園區正式開幕。
20137月自由經濟示範區上路


2013年4月12日 星期五

「減法經營學」:幫統一超2012全年營收及獲利創新高。

統一超總經理陳瑞堂,去年六月上任,統一超去(2012)年財報,全年營收及獲利皆創新高。
陳瑞堂有信心的表示,未來只會一年一年往上,因為他正在做「下水道的基礎工程。」指超商本身以外,轉投資事業的整理。旗下有七個事業都已經在去年,或今年即將準備結束掉,包括台灣的寵物達人、上海午茶風光(Afternoon Tea)、上海和食上都、深圳康是美、武漢聖娜多堡、越南超市,並退出與中華電信、悠遊卡公司合資成立的點鑽整合行銷公司,以及出清群創持股。

陳瑞堂表示,這些並非全都是賠錢的事業,但是基於集中的原則,所有的事業體要集中產業及地區發展,非核心事業就必須結束或暫停事實上,陳瑞堂一上任所做的大刀闊斧改革,正是延續母公司統一集團總經理羅智先的「聚焦經營」策略。


羅智先的願景:
希望在2017年、統一集團50周年慶,繳出集團營收達1,200億美元(約新台幣3.6兆元)的成績單,成為亞洲第一的世界級食品集團。
羅智先的經營策略:「減法經營學」,充分聚焦本業。

1.刪除不賺錢的產品品項,留下的產品每項都要力拚10億元規模。全球食品業競爭激烈,只靠單一產品隨時會被市場淘汰,因此在各品項都要占據領先的位置,就算不能做到第一,也要當能威脅老大的亞軍。

過去統一產品毛利率差異極大,區間從0.5%到50%之間,統一每年訂出一條毛利平均線,淘汰低於均線的產品。統一毛利率從2008年約在19%左右,到今年第一季毛利率達27.17%,顯示羅智先的減法策略已展現成效。
2.切割非本業的轉投資事業,聚焦在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食品、流通與貿易三大事業。
在2007年喊出未來10年以「一個核心、四個主軸」的經營戰略,作為長期業務發展方針,一個核心,指的是品牌管理;四個主軸是貿易流通、通路經營、研發加製造以及策略聯盟加策略併購。因此陸續處分包括統懋、統一工業、加拿大大統華超市等公司股權。


        美的集團副總裁黃曉明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直言,美的現階段轉型更多是做「減法」。
 去年下半年起,大陸白色小家電的航母級企業、美的啟動集團戰略轉型
     黃曉明指出,「減法」包括將業務集中在白色家電,砍掉市場規模小、發展空間不大及附加值不高的產品,並儘量做好現有投資項目,短期內上新項目要謹慎。此外,在經營上則放棄盲目追求擴大規模,將提高效率擺在重點位置。

2013年4月6日 星期六

經營策略:企業如何擺脫成功之後的魔咒?

成功企業的魔咒

企業成功固然值得慶賀,不過,小心!別讓成功將企業推向毀滅。你一定沒想過,成功是企業的致命弱點。~~ 微軟前營運長:赫柏德

  赫柏德(Robert J.Herbold)成功的毒蘋果:頂尖企業保持不墜地位的9個提醒書中提出,成功就像一毒蘋果,它可以摧毀一個組織或一個人洞悉改變的能力,同時還會破壞打破現狀的動力。組織和人會被各種因循的做法與思維給絆住。這種成功的後遺症是個人及組織所面臨的最嚴重問題。一旦所有人相信企業站上巔峰,拒絕改變,就是危機的開始。
赫柏德舉知名企業為例,說明每個成功組織都該引以為戒的九大陷阱如下
  1. 疏忽:固守昨日的商業模式個人與組織經歷了勝利的狂喜,但這群才幹之士與一流組織卻很少會退回原點,檢視商業模式中的所有環節,正視這個問題:這些環節是否有不斷獲得改善。在他們的商業模式中,是否有某些面向優於競爭對手?有沒有落後的地方,如果有的話,多快可以趕上?有哪些新科技與概念,可以強化他們的商業模式?
  2. 傲慢:讓產品過時因為管理者陷入了自以為是的心態中,使得極為成功的產品無以為繼,愈變愈平庸;因為昔日的勝利帶來傲慢,使得他們無法跟上市場需求。這種因循作法與思維,最終都會導致產品的殞落。
  3. 乏味:創新速度遲緩行銷與打造品牌並非高深技巧,但卻需要恪守基本原則,自始至終切實執行;要以產品本身特別的定位及()獨特的特質為基礎,為產品或服務創造出令人興奮的個性。正是這種獨特性與特質,可以不斷吸引新的使用者試用產品,然後再持續重複使用該產品。接下來,你必須不斷推陳出新,注意產業趨勢,力圖走在趨勢尖端。
  4. 複雜:忽略商業流程成功的企業成長後,往往會掉入一個陷阱:雇用太多人,使得組織愈來愈複雜。接著他們將組織重組成較小的事業群,盡可能釐清責任。然而這麼做,往往只是徒然將原本應該貫徹整個組織的流程,切得四分五裂。
  5. 自大:為緩慢與遲鈍找藉口企業成功之後,通常各個部門的負責人會變得驕傲,非常保護自己的所作所為,然而,這些人卻沒有能力發展與進行改善,或開發讓公司繼續前進的新流程。他們太執著於過去,如果原本的領域面臨改變,他們會要求一手掌握改變事宜,害怕萬一有其他人進來,對他們的過時作法進行改革,那麼,他們就會成為輸家。
  6. 平庸:讓傑出員工凋零許多成功組織都會掉入人事懶散的陷阱,這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人是最重要的資產。這些企業善待所有員工,也對所有員工一視同仁。許多企業對這種作法相當自豪,問題是在這種情況下,超級明星不會獲得升遷,表現不佳的人也不會獲得處置,績效評量系統會萎縮到查覺不出這種現象的地步,組織會從精英領導,演變成以「當年勇」為重心的團隊。
  7. 了無生氣: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組織獲得成功後往往會淪陷,特點是遲緩、以取得妥協為導向的決策過程、安逸、含糊、狂妄以及缺乏進取行為。
  8. 膽怯:無力招架競爭者組織很可能會分裂成各自林立的山頭,讓管理高層掉入一種陷阱,忽視因此而造成的地盤之戰與混戰。這些管理層面對所有可能破壞舒適圈的重大改革措施,都會試圖反擊回去,只願採行傳統做法,認為自己已做得相當不錯。
  9. 混淆:傳遞矛盾的訊息許多成功組織的領導人,都會掉入傳遞矛盾訊息的陷阱中,他們今天指示這個方向,明天立場又變了;或者,嘴巴說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這是因為他們對眼前的情勢,想得不夠徹底。最典型的行為就是,沒有意識到任何嚴重的問題或重大機會,只是一堆自我慶賀,標示自己工作的傑出部分。

全球汽車銷售冠軍爭霸戰:失敗為成功之母! 成功為失敗之父 ?

  回顧百年來的汽車產業史,通用汽車在1920年代,從福特汽車手中 ,攻下汽車領導品牌的寶座。1950年代,成為自由世界裡最大的勞工雇主,也是第一家年營收突破10億美元的企業。到了1970年代中期,通用汽車在美國市場的市佔率幾近50%
  豐田汽車則1970年代,首次嘗試出口到美國失敗(車款Crown),但是豐田數十年如一日,透過持續「改善(Kaizen)努力改善產品的品質與可靠性,不斷的精益求精。終於在2008年勇奪全球汽車龍頭寶座,終結通用汽車連續77年的全球汽車霸主地位,直到2011年因日本與泰國發生天然災害導致生產中斷,又將冠軍拱手讓給通用。
  隨著全球衰退陰影消退,加上新產品助攻,與從生產中斷的陰霾重振旗鼓,豐田汽車2012銷售統計,包含子公司日野與大發汽車在內的全球銷售躍增23%,達到破紀錄的975萬輛,超越通用汽車929萬輛與福斯汽車907萬輛,全球銷售冠軍寶座。
  根據美國底特律新聞(The Detroit News)的統計,當地 2012年一共有1,620萬輛交通工具因為各種問題、錯誤與潛在危機而受到原廠召回檢修;這個數目包含了汽車、貨卡、摩托車以及休旅車等不同跨領域的總和。在統計中,豐田集團以530萬輛的驚人成績,獨佔排行榜首,以2012年為例,比例高達33%。除此之外,美國政府也對豐田在召回過程中的延遲,開出了高達1,735萬美金(超過5億台幣)的罰款,同樣是傲視群雄。是否也代表著豐田在衝製造與銷售量的同時,應該更加注重品質的維持? 

企業要如何避開成功之後的地雷? 永保青春?

  赫柏德在成功的毒蘋果:頂尖企業保持不墜地位的9個提醒書中,告訴成功企業如何避開陷阱,遠離傲慢自大及疏忽,維持成長動能,讓成功變得可大可久,保有市場上的地位。他提醒企業有二件事特別重要
)成為贏家後,要像落後時一樣地積極進取。記住競爭對手就在你眼前,而你要拼命想找出,可以讓你超前競爭者的絕妙構想時的那種急迫感,無論是什麼組織都一定要隨時保有這種急迫感。豐田汽車在登上汽車世界銷售冠軍三年後,就在2011年因為重大異常,掉落亞軍。
)發展出隨時質疑所有做法的文化。你必須成為你負責的領域及周遭領域的學生,不斷追尋更新、更好的做事方法,像豐田汽車追趕通用汽車般,持續精進你負責的所有事物。